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南美做國王> 第577章 大結局 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77章 大結局 完 (1 / 3)

第一次漢美戰爭結束後,世界形成新的對峙格局,從1899年年底至1900年8月,兩國熱戰期間,美國損失海軍艦船總噸位超過22萬噸,陸軍損失兵力18萬人。海軍主力損失過半,常備陸軍遭受毀滅性打擊。

見識到漢國潛艇、飛機等新式武器的厲害,美國政府一方面迫不得已將勢力收縮回北美大陸,另一方面擴軍備戰、加大對新式武器的研發投入。至1904年,美國海軍艦船總噸位恢復至36萬噸,陸軍常備兵力增長至60萬人。

1904年2月,美國策劃巴拿馬獨立,隨即與獨立後的巴拿馬政府簽訂協議,獲得了運河的開鑿權和為期99年的經營權。

1904年6月,荷蘭與漢國簽訂諒解協議,正式承認蘭芳對南婆羅洲的佔領和主權訴求(第一次漢美戰爭期間佔領)。

自此之後,荷蘭殖民勢力被徹底驅逐出婆羅洲,蘭芳領土也擴大至54萬平方公里。

1904年8月,被封鎖中斷長達四年之久的遠洋移民運輸計劃再次啟動,但是與1900年之前相比,英、法、德、荷等國,對漢國移民輪船的中途停靠仍然做出了諸多限制,受此影響,漢國遠洋船隊減少了中途停靠次數,並且逐步將移民重點轉向南太平洋航線。

1904年10月,受西方各國排擠和封鎖,漢國在遠東大陸地區的經濟市場份額降幅超過90%,漢國本土、宋卡、蘭芳三地工業發展遭到嚴重打擊,為維持工業發展正常運轉,漢國中央政府調整經濟發展模式,由政府制定發展計劃,將工業發展重心轉移至鐵路、運河、公路為、礦產為主的公共交通、原材料開採等基礎領域,同時加大對電力、機械、化工、醫藥等領域的研發投入。

1906年,漢國政府對內債劵規模達到12億漢元。財政赤字支出也超過3億漢元。

1907年8月,英國、法國、俄國三國簽訂軍事互助協議,協約國正式成立,軍事互相協議的簽訂,也標誌著以英國、德國為首的兩大集團,由經濟、政治對抗的冷戰,轉變為軍事對抗的熱戰。

受兩大集團矛盾加劇、對峙激烈化的影響,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先後向漢國伸出橄欖枝,全面解除了對漢國移民的限制,同時,頻頻派遣高階別官員、將領趕赴南美,與漢國方面商討恢復經濟、工業、軍事、政治等領域合作。

1907年10月,受政府、軍方要求,威廉二世封禁了數家宣揚黃禍論、對漢國進行抹黑的報社。

11月,英國、法國為防止漢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同樣徹底解除了對漢國的封鎖。

12月,歷經7年時間,漢國基本完成了對內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新佔領區清理、同化政策實施等工作。

至1907年年底,漢國本土鐵路總里程增長至16萬公里,總人口增長至5700萬(包括400萬新佔領區人口),其中華人和歸化華人比例仍然維持在90%以上的高位水平。

新佔領區巴西、智利、玻利維亞三國總計約1100人口中,約有300萬人因為戰爭、疾病、飢餓等原因死亡,約150萬人因為不滿於漢國同化政策,遷移至海外其他地區,約250萬黑人、黑人混血在經歷兩年強制勞動後,被強制遷移至剛果海外省,最後留在當地,符合同化標準的三國百姓數量,只剩下約400萬人。

為完成新佔領區清理和遷移計劃,漢國動員了包括野戰軍、警備軍、民兵在內,總計約35萬人,參與軍事行動,7年時間內,直接死於平叛行動的軍事人員數量約4000人,而因為深入原始雨林、沾染疾病、被毒蟲、毒蛇、蟒蛇襲擊等原因死亡的軍事人員數量則超過9000人,遠高於直接戰死人員比例。

進入二十世紀,民族主義風潮抬頭,佔領區清理行動中,漢國雖然付出了1.3萬餘人死亡的代價,但是卻達到了預期目標,成功將參與叛亂、不符合同化標準的當地人員,消滅或者制服,解決了社會分裂的隱患,從國家長遠角度分析,利打於弊。

200餘萬黑人、黑人混血被強制遷移出南美本土,轉移至剛果海外省,不可避免得給當地秩序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和破壞。

部分美洲黑人、混血黑人不滿於仍然要進行強制勞動,頻頻暴動,另一部分服從安排,在殖民官員、軍隊組織下,不斷深入內陸,找尋生存土地的美洲黑人、黑人混血,佔據了原本屬於土著的土地和財產,導致土著黑人出現大逃亡和大遷移現象,從1904年至1908年年初,由原剛果海外省遷移至其他地區的黑人總數高達200餘萬人,他們沿著不同的方向,遷移至法屬剛果、安哥拉、盧安達、尚比亞等地。

大量遷移的黑人土著,破壞了周邊各殖民地的原有秩序和治安,為恢復穩定,各殖民地一方面組織殖民軍以及發動土著部落,抵禦遷移黑人的衝擊,另一方面則向漢國剛果海外省提出抗議,要求剛果海外省停止對外輸出土著的行為。

雙方圍繞土著黑人遷移問題扯皮不斷,直至1908年5月,美洲黑人、黑人混血遷移行動結束,剛果海外省土著外逃事件逐步停息,剛果海外省才與周邊各殖民地簽訂備忘協議,承諾加強管控,保證黑人土著遷移行動,不會再大規模出現。

1908年年底,剛果海外省向本土政府提交了一份年度報告,報告匯總了剛果各領域資料和發展情況分析,其中,人口方面,剛果海外省透過歷次人口遷移、土著數量評估,估算出了當地各族群的比例和大致人口數量。

華人人口在經歷不間斷的移入和移出後,一直維持在200萬人左右的區間範圍,美洲黑人、黑人混血、抗拒同化的美洲其他人種總數約400萬人(部分人員在抵達剛果後,因為疾病、強制勞動等原因死亡。)

黑人土著數量減少至700萬人。

剛果海外省人口總數超過1300萬人,在二十世紀初的非洲,算得上是人口稠密,但是因為漢國只有剛果海外省這一個非洲殖民地,而且非洲大陸距離南美洲路程最近,所以,哪怕持續向剛果海外省遷移黑人,會破壞當地的秩序和穩定,漢國中央政府也只能如此做。

1909年2月,隸屬於陸軍名下的航空部隊升級為獨立的空軍,級別與陸軍、海軍平等。

1909年6月,漢國研發成功第一代坦克,坦克載重3.2噸,時速11公里每小時。

1909年8月,漢國海浪級潛艇服役,水面續航里程達到1000海里。

1914年5月,漢國本土人口總量達到7800萬,野戰軍數量擴大至150萬人,海軍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人數擴大至18萬,空軍包括地勤、警備人員,總數擴大至2萬人。

宋卡人口增長至1000萬,蘭芳人口總量1100萬,剛果華人數量依舊維持在200萬水平。

1914年6月,巴拿馬運河通航,美國大西洋艦隊透過運河,轉移至西海岸地區。

1914年7月,一戰爆發,英、法、德、俄意、奧、比、荷、土等國皆捲入戰爭。

1914年8月2日,美國藉口停戰協議到期,再次對漢國宣戰。次日,漢國對美國宣戰。

8月10日,美國部隊強行在哥倫比亞登陸。

8月25日,美國軍隊透過軍艦和船隊,源源不斷被運輸至南美大陸。

9月17日,受美國駐軍影響,秘魯、厄瓜多、委內瑞拉三國相繼宣佈對漢國宣戰。

9月25日,哥倫比亞政府宣佈武裝中立,被迫允許美國軍隊在哥倫比亞境內通行。

9月29日。漢國對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宣戰。

10月1日,漢國完成擴軍動員。陸軍野戰軍總兵力擴充至300萬,警備軍擴充至150萬。

10月7日,漢國本土陸軍編組為16個集團軍,5個方面軍,分別負責安第斯山脈西部、本土中南部、北部地區防禦,以及用於秘魯、委內瑞拉方向進攻作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