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部署於南美洲各國的美軍數量達到30萬人,11月25日,美軍一部約2萬人在優勢軍艦掩護下,嘗試在原巴西累西腓地區登陸,遭受駐軍打擊。12月11日,登陸美軍丟下3000餘具屍體,狼狽撤離。
12月17日,在2萬秘魯守軍配合下,5萬美軍向駐守在邊境地區的守軍部隊發動猛烈進攻,戰鬥持續一個月時間,因為傷亡慘重、進展緩慢。於1915年1月中旬,美國高層主動叫停了進攻計劃。
1915年4月,經歷半年試探性作戰,美軍傷亡人數達到6萬人,漢國一方傷亡人數2.3萬人。
1915年6月3日,漢國集中2個集團軍,100餘輛坦克、200餘架飛機,總計動員約40萬人。從阿塔卡馬沙漠方向,對駐守在邊境線的美國、秘魯部隊發動反擊。
6月7日,反擊部隊相繼突破4道防線,進入敵軍縱深地帶。
6月14日,駐守邊境一線,總數約12萬人的秘魯、美國聯合部隊被切割包圍,失去與後方聯絡。
6月26日,反擊部隊推進至塔克納省與莫克瓜省交界地帶,塔克納省境內,聚集的15萬美國部隊和8萬秘魯軍隊,大半被殲滅,少部分被分割包圍在各個孤立據點、防線的部隊,也失去了突圍的可能,等待他們的,只有舉手投降一條路。
9月22日,漢國部隊不斷推進,相繼佔領阿雷基帕、普諾、庫斯科、阿亞庫喬、伊卡、萬卡韋立卡等省份,兵鋒直逼秘魯首都立馬。
為掩回頹勢,重整防線,美國政府進行第二次擴軍動員,陸軍總兵力擴大至370萬人,海軍總兵力,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擴充至21萬人。
10月27日,南美洲各國美軍數量暴增至90萬人,秘魯境內美軍數量再次恢復至30萬人。
歷經一年作戰,美軍傷亡、被俘總人數超過20萬人,而漢國方面傷亡總人數約6萬人,不到美軍傷亡人數的三分之一。
10月30日,美國大西洋艦隊、太平洋艦隊合兵秘魯海域,準備掩護陸軍從漢國守軍背後登陸,一方面緩解秘魯方面的防守壓力,另一方則!是逼迫漢國海軍進行決戰。
當天中午,3萬餘名美軍在艦炮掩護下,對駐守在安託法加斯塔地區的漢國守軍發動進攻。至11月2日,進攻美軍相繼奪取了海岸西北部、中部等多個據點、防線,戰線向縱深地區推進約7公里。
11月5日,轉場而來的300餘架飛機,攜帶魚雷抵達安第斯山脈西部地區,與由太平洋艦隊、大西洋艦隊、南洋艦隊編組而成的主力艦隊匯合。
11月7日上午9時,漢國混編艦隊與美國主力艦隊在安託法加斯塔外海海域進行會戰。
上午9時30分,300餘架塗有龍旗圖案的漢國飛機遮天蔽日而來,對美國艦隊發動進攻。
漢國設定有單獨的空軍,空軍規模龐大,可以協助陸軍對地面目標進行攻擊,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是攜帶魚雷、長途轉場對軍艦進行攻擊,美國人卻是第一次遇到。
美國艦隊在飛機編隊突然而犀利的打擊下,招架不住。戰至上午11時,直接損失於飛行編隊手中的各型軍艦數量超過10艘,再加上因為飛機打擊下,編隊混亂、戰線出現缺口,被漢國海軍艦隊趁勢攻擊,損失的軍艦,交戰僅僅兩個小時,美國艦隊就付出了總計20餘艘軍艦沉沒、兩艘主力戰列艦重創的慘重代價。
下午2時,漢國飛行編隊因為燃料耗盡,停止追擊,海戰漸漸進入尾聲。
至傍晚5時,美國艦隊相繼又付出數艘主力戰列艦沉沒的代價,才算擺脫漢國艦隊的圍剿、追擊,僥倖返回利馬港口。
11月8日,漢國艦隊以及飛機編隊乘勝追擊,越過利馬南部地區,航行至利馬港口,堵住美國殘餘艦隊外逃的通道,繼續對港口內停泊的軍艦進行猛烈打擊。
11月12日,地面部隊突破美軍和秘魯部隊部署的防線,前進至利馬近郊,停靠在港口內的美國艦隊即將面臨來自岸上和海面兩個方向的聯合打擊,局勢集聚惡化。
當天夜裡,美國艦隊不顧秘魯方面挽留,進行分散突圍,戰火持續一夜,至第二天清晨,除3艘巡洋艦、2艘裝甲巡洋艦、2艘戰列艦僥倖突破封鎖,返回至哥倫比亞沿岸地區,剩餘60餘艘各式艦船,要麼被擊沉,要麼被攔截在港口之內,徹底喪失了突圍的可能。
11月20日,漢國軍隊佔領秘魯首都利馬,除6萬美軍部隊在中將潘興帶領下,逃到哥倫比亞,其餘24萬美軍以及10餘萬秘魯部隊相繼在一個月內,被漢軍消滅或者俘虜。
美國主力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南美地區,大西洋、太平洋、加勒比海地區,再也沒有了敵對國家海上力量的牽制,漢國海軍徹底掌握了美洲地區的制海權。
12月2日,2萬陸軍部隊在海軍掩護下,登陸夏威夷,12月7日,7000餘侵佔夏威夷的美軍部隊在威廉准將指揮下,放下武器,向漢國投降。
12月12日,夏威夷女王宣佈加入大漢帝國,成為漢國治下的自治王國。
1916年 2月,漢國軍隊進入厄瓜多,厄瓜多總統出逃哥倫比亞。
1916年6月,60餘萬漢國陸軍與70萬美軍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再次爆發大戰,戰爭持續一個月時間,最終在漢國地面、空中立體戰爭打擊下,美國陸軍不敵敗退,至8月初,美國陸軍敗退至中美洲地區,成功撤回的美軍士兵總數不到20萬人。
1916年底,漢國陸軍全面佔領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四國,與美國軍隊隔巴拿馬運河對峙。
1917年3月,漢國相繼佔領波多黎各、關島、威克島、巴拉望島、古巴島等島嶼,美國伸向海外地區的觸手,全部被漢國斬斷。
1917年6月,巴拿馬戰役爆發,在海軍、空軍、陸軍全面處於劣勢的不利條件下,20餘萬駐守美軍被漢國全面包圍、殲滅,漢國前沿部隊推進至巴拿馬與哥斯大黎加交界地帶。
1917年8月,漢國艦隊炮轟美國西海岸,9月,5萬陸軍部隊在美國西海岸登陸。
10月,美國政府主動求和。
12月,兩國簽訂停戰協議,美國將古巴、關島、波多黎各、巴拉望、威克島等地區主權移交於漢國。
承認巴拿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厄瓜多等地區為漢國勢力範圍。
同意將巴拿馬運河所有權無條件轉讓於漢國。
停戰協議簽訂後,漢國軍隊退出美國領土,
美國則按照約定,將被包圍在古巴島上的10餘萬部隊,撤回本土,兩國以巴拿馬、哥斯大黎加交界一帶為勢力分界線。
第二次漢美戰爭結束,漢國獲取了除蓋亞那地區外,全部的南美領土,一國獨佔一州的格局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