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感受到,武安君白起的心中,對於這個問題同樣糾結無比,甚至可能有著深深的無奈。”
“我秦國當時的那種處境,如何去處理這多出來的幾十萬降軍?”
“幾十萬人可不是什麼小數目,所需要的資源是巨大的。”
“再說了,將他們接納進來,給他們吃給他們穿,他們就會真的服從我大秦的統治了嗎?”
“朕看未必是這樣。”
始皇帝嬴政其實很能理解白起的做法。
即使是他沒有生活在那個時代。
“據朕得知,在當時那個時代,我秦國軍律規定了,只有斬殺的敵人部隊首級數量超過了自己的軍隊死亡人數的時候,才可以獲得獎勵,不然的話就要受到處罰。”
“這也就是說就算秦軍打勝了,但是自己的軍隊死亡的人數比敵人死亡的人數多,不但不能受到恩賞,還要被定罪。”
“趙軍當時就死了五萬人左右,而當時我秦軍卻死了大概有二三十萬的人,所以說武安君白起雖然打勝了趙國,但是我秦國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
“這也可能就是為什麼白起最終下令還是殺了這些戰俘,這樣做既可以讓自己避免被責罰,並且還可以鼓舞士兵殺敵。”
“當然,這都是朕的猜想罷了,具體究竟如何,是武安君自己想殺,還是秦昭王的命令,這都不得而知了。”
對白起的評價?
曹操也是思考了片刻。
他笑道:“這有什麼好評價的,立場不同得到的結果就不同。”
“再說了,戰國後期到秦滅六國,是華夏社會走向統一過程中的一個大動盪,大變化時期,秦漢以後實行的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是社會穩定的基本保證,但是如果想實現這一政體,就必須透過戰爭手段,才能打破舊有的勢力。”
“也就是說,即使華夏曆史上沒有武安君白起這個人,依然會有其他征服者做和白起坑殺四十萬趙軍類似的事情,戰爭以及戰爭所帶來的傷亡,不可避免。”
“想要以和平方式一統天下?怎麼可能。”
“我曹操現在給江東孫權寫封信,告訴他為了天下一統,為了天下蒼生,讓他放棄抵抗,歸順於我,他會同意嗎?”
“不僅不會,孫權小兒還會破口大罵。”
“就連他會怎麼罵我曹操,我都能想象的到。”
“所以說,只有戰爭,才能改變當下格局。”
…………
天空之中的投影在繼續。
在長平之戰中,還有一位主角,那就是趙括。
說到趙括,許多人都會說,該人是一個“紙上談兵”的典型教材,從戰國的長平大戰到後世的華夏,他足足被人們譏諷了兩千多年,被人們嘲笑了兩千多年。
事實上,這是極為不公平的。
尤其是對一個抵死保衛自己祖國的忠勇軍人。
“這說的倒是不錯,趙括此人哪怕再沒用,他也是為了自己的國家而戰,為了自己國家的百姓而戰,單從戰爭勝負來看問題,實在是太過愚蠢。”
漢武帝劉徹很贊同盤點影片上出現的話。
難道趙括想打敗仗嗎?
不,他不想。
可戰爭就是這麼殘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趙括打了敗仗不假,但要知道的是,趙括是為誰而戰。
…………
戰國轉折性的大戰——在壯闊、血腥的長平大戰,趙軍統帥趙括究竟犯了那些錯誤,對於那可憐的四十萬冤魂中,趙括又究竟該負什麼責任呢?趙國又為何會失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