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棣:朕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棣:朕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 (3 / 4)

在影片畫面中,出現了這樣幾個問題。

此刻,秦始皇、李二、朱棣、劉徹、朱元璋,以及各朝各代的武官,都在思考。

有人提問,那就必須回答啊。

大明戰神李景隆:“這還不簡單嗎?打仗,不就是看誰強誰弱嗎?秦國強,趙國弱,所以趙國打了敗仗。”

“至於趙括,作為三軍主帥,那不得承擔打了敗仗之後的所有後果嗎?”

“難不成讓士兵去承擔這個責任不成?”

戰場,真的就是看表面實力的嗎?

其實不然。

衛青:“李景隆啊李景隆,看來你被稱作是大明戰神是有原因的,誰告訴你秦國強,趙國弱,秦國就能打勝仗。”

“那當初建文帝派你統帥幾十萬大軍出征討伐燕王朱棣的時候,你的兵力是絕對優勢,你為什麼沒有成功呢?”

“還有,楚漢之爭中,剛開始項羽的實力和劉邦的實力作對比,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那為何最後是劉邦贏了呢?”

“戰場千變萬化,任何一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戰場的結局不同。”

“還好你李景隆沒有出生在叫門天子朱祁鎮的那個年代,否則……那般畫面太美,我想都不敢想。”

徐達:“李景隆出生在朱祁鎮那個年代?強強聯手,我大明怕是直接沒了,也就沒有了後面幾代皇帝的事情了,衛青老哥想法也是夠大膽,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李景隆和朱祁鎮這樣的兩頭猛虎,怎麼能存在同一個時代。”

…………

長平大戰一開始,趙軍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人正是所謂的四大名將之一的上將軍廉頗。

戰國時代,由於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

而秦國最擅長的是什麼呢?

是步兵和防守。

雖然秦國也有地理地形的優勢,但是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有幾次呢?

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

可以說趙軍一開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戰略性錯誤,尤其,在對壘中後期,秦軍逐漸找到了對付趙軍的騎兵的方法後,即步步為營,以壕溝、弩兵封鎖的戰術,趙軍已經說徹底的喪失了戰場中唯一的一點優勢。

而長平大戰一開始,由於數戰不利,趙軍統帥廉頗就主動堅守,以圖與秦軍拼消耗,讓秦軍知難而退,但是誰也沒預料到,秦軍是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一干就是十四個月,長平大戰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就是由突發的戰役決戰,演變成了雙方有意識的戰略決戰和戰略消耗戰。

你趙國和秦國正面硬碰硬,秦國大軍都還會猶豫一下。

畢竟趙軍戰鬥力一點都不弱,想要啃下來難度很大。

但是,你趙國和秦國打消耗戰,秦國會怕你?

秦國作為當時,無論是經濟、文化、軍事都最強大的國家,最不怕的就是和你比消耗。

也不知道當時的趙國統帥是如何想的,至少可以說趙軍犯下了第二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當時就是李景隆這樣的戰神也知道,趙國的戰爭潛力遠遠要低於秦國,由戰役演變為戰略決戰就已經輸了一半,可是趙國的政治叢集卻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換而言之,趙國應該主動割地求和,以圖保住趙國最珍貴的物資資源、人力資源和精銳的部隊,才是上策。

遺憾的是沒有任何人想到這一點,為趙國精銳部隊的覆滅做好準備。

這就是趙國犯下的第三個戰略性錯誤,可以肯定的說趙國已經輸定了。

由於物資、軍隊的大規模消耗和對壘,使趙國政治叢集的心靈很脆弱,本來用擅場進攻的趙括換下喪失鬥志的廉頗,不能不說是一招好棋。

此時的廉頗鬥志全無,換上激情更甚的趙括,有問題嗎?

沒有。

但是,戰爭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