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玄幻魔法>影片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棣:朕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棣:朕不和親,不割地,不稱臣 (1 / 4)

長平之戰是慘烈的。

不過它的意義也是非常重大的。

經過長平一戰,白起這個名字開始被所有人得知,哪怕幾千年後的華夏,白起坑殺四十萬的事蹟,依然在民間流傳,褒貶不一。

白起為長平之戰大規模殺俘之事感覺到內疚,四十萬放下武器後計程車兵被他活埋,實在是天理難容的罪過。

或許白起的委屈與內疚是真實的,但是這種衝突在歷史上不僅僅是他一個人,是千百年來無法解答的一個問題,即人道主義和戰爭的衝突。

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大軍,這打破了人們所能夠容忍的道德底線。

華夏社會一致堅持“好生之德”,以殺生為惡。

春秋時期的戰爭多是禮儀性質的,經常點到為止,但是秦國卻鼓勵士兵去殺敵,常常按照敵人頭顱的數量來獲得功勳,因此整個戰爭打下來往往都是屍骨如山,血流成河。

我們總是用“上帝視角”去看待一切。

這是片面的。

“上帝視角?這是什麼視角?”

“這天底下真的有上帝嗎?”

“不不不,神權算什麼,皇權才是至高無上的。”

太宗皇帝李二豪情萬丈。

“白起的做法是對是錯,真的難以下定論。”

“就以以前的秦國來看,那個時代的農耕文明,發展是不完善的,那個時候的生產力也就那樣。”

“俘虜了趙國四十萬大軍,這些人需不需要吃飯?糧食壓力大不大?”

糧食壓力,一直是華夏各朝各代的突出問題。

當年人皇帝辛,為什麼要向東向南進行擴張?

主要原因就是糧食問題。

小冰河時期,全球氣溫下降,自然災害頻發。

這對農耕古國的華夏來說,本來就是毀滅般的打擊。

因此,人皇帝辛在糧食問題的壓力下,這才向著更為滋潤的東邊,更為溫暖的南方發展。

因為這裡的氣候,更加適合糧食的生產。

李二繼續說道:“糧食問題只是其中之一,還有這幫降軍的處理問題。”

“這麼多的人,你就敢確定他們是真心屈服秦國的嗎?”

“他們到底在想什麼,誰又能清楚。”

“白起的確可以不用當殺神,他可以選擇放掉這些俘虜。”

“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趙軍俘虜如果活著回去,他們就會因為白起放了他們而心存感激?還是說會將趙國大地拱手相讓?”

“這都不現實。”

“這幫俘虜回到趙國,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調整之後,又是一股不容小視的力量,秦國國力哪怕再強大,也不會放任這等威脅因素不管不顧的吧。”

“殺了他們,從另外一種角度來說,也算是一種合適的方式。”

“當然,這般做的結果,就是白起會揹負無盡的罵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無完人,沒有一個人能十全十美。”

平行時空——大秦。

“殺還是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