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個能滅掉項軍的機會擺在他面前,就算違背信用,又能怎麼樣呢?”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如果劉邦是在意自己名聲的人,也就不會將自己的子嗣給推下車了。”
“孔子說的對,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但是,這都是理想狀態下的東西,現實中,有幾個人與人交往能做到忠誠老實呢?”
“連普通人都做不到,你還能指望劉邦去誠實守信嗎?”
“只要能贏,劉邦就會不擇一切手段。”
“蘇兒啊,朕早就說了,想要稱帝,就不能有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性格,必須抓住隨時可能出現的機會。”
“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相比於稚嫩的扶蘇,嬴政則是看明白的多。
管他劉邦用了什麼手段,管世人看不看得起。
事實結果就是項羽輸了,劉邦贏了。
就這麼簡單。
盤點影片在繼續:
【勝利是暫時的。】
【後來,劉邦和諸侯軍共同進攻楚軍,與項羽在垓下決戰。】
【漢軍由韓信統領,共計三十萬,分為五個部分,孔將軍為左翼,費將軍為右翼,劉邦坐鎮後方,周勃、柴武等預備軍在劉邦軍後待命。】
【楚軍由項羽統領,共計約有十萬。】
【韓信先率前中軍與項羽交鋒,不利,向後退卻。】
【孔將軍、費將軍從左右兩邊縱兵攻上去,楚軍不利,韓信乘勢再次攻上去,大敗楚軍於垓下。】
【漢軍夜間高唱楚歌,楚軍自項羽以下莫不以為漢已盡得楚地,於是楚軍士氣崩潰。】
【項羽眼見大勢已去,便乘夜率領八百精銳騎兵突圍南逃,天明以後,漢軍得知項羽突圍,於是派遣五千騎兵追擊。】
【項羽渡過淮水後,僅剩百餘騎相隨,行至陰陵,為田父欺騙,被漢軍追及,項羽突至東城,手下僅剩二十八騎。】
【項羽指揮這二十八騎,來回衝陣,再次殺開一條血路,向南疾走,至烏江邊,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乃令從騎皆下馬,以短兵器與漢兵搏殺,項羽一人力戰被十餘創,最後自刎而死,年三十一歲。】
【項羽的遺體也被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呂勝五人瓜分。
【項羽死後,漢軍全殲八萬楚軍,楚地皆降漢,唯獨項羽原封地的魯國不肯投降,後劉邦將項羽首級展示給魯國,魯這才降。】
【至此,歷時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終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華夏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華夏,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綜合來看,項羽的敗是必然的。】
【最後一戰中,韓信幾十萬漢軍把項羽幾萬人圍在垓下,水洩不通。】
【這無比懸殊的戰役,根本贏不了。】
【項羽是人,而不是神。】
【哪怕身陷重圍,項羽也勇不可擋。】
【身陷垓下時,項羽率領身邊的二十八個騎兵突圍,不料被數千名漢軍圍住,項羽自己知道走不了了,他停了下來,對著部下說道: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羽衝殺漢軍大陣,瞬間秒殺一位漢將,一個被劉邦封為“赤泉侯”的漢將不服,想追殺項羽,結果項羽轉身瞪了他一眼,那一瞬間,赤泉候如同被一隻猛虎盯上了一般。】
【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