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禧的盤點還在繼續:
【慈禧作為女性,成為大清的最高掌權人,這點在華夏曆史上並不是唯一的。】
【大漢朝的呂后執政,大唐朝的女帝武則天,大宋朝的劉太后幕後執政。】
【慈禧和她們比起來,能力遠遠不足,可膽量卻是最大的。】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慈禧敢向十一個列強同時宣戰,就這一點,華夏史上哪個帝王敢?】
【哪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秦始皇嬴政,也沒有這樣的膽量。】
【強如大秦,敢同時向比大秦強大的十多個國家開戰嗎?】
【顯然不敢。】
【可慈禧敢,然而最後的結果就是如此打臉,慈禧說著最狠的話,挨最毒的打。】
【以至於到了最後,出現了打輸了賠款,打贏了也賠款的事情。】
【華夏這麼多年以來,在大明皇朝以前除了宋朝,華夏是“誰也打不過”,從清朝咸豐朝開始,還是“誰也打不過”。】
【不過前者說的是誰也打不過華夏,後者說的是大清無論跟誰打都會輸,只好割地賠款。】
【當然,不能否認,清朝前期也是有一段時間不錯的,康熙雄才大略力抗沙俄,雍正勵精圖治國力增強,只是到了好大喜功而又妄自尊大的乾隆,才敗光了老爹雍正攢下來的家底,而且在整個世界都在突飛猛進發展的時候,不但抱著子曰詩云不撒手,還以“我中華無所不有”沾沾自喜,徹底關上了與世界交流的大門,最後卻只能“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在慈禧的手中,打過的敗仗,數不勝數。】
【最離譜的當選甲午海戰。】
【泱泱華夏輸給了倭寇,這是所有華夏兒女都難以接受的事情。】
【而慈禧太后如何對待戰事,清晨即起床梳洗,用膳完畢後,便登皇極殿受賀,她大宴皇帝、群臣,又連續賞戲三天,似全然不知有戰事。】
【光緒帝為了不致讓慈禧太后掃興,早在壽慶之前,便將清軍前方所有告急文電全都壓下,不呈送她批覽。】
【就在北洋艦隊在黃海慘敗的那天,慈禧太后正發懿旨命王公大臣和各行省大員定時進呈六旬萬壽貢品。】
【儘管此前曾有懿旨言慶典“一切用款務當力求撙節,無得稍滋糜費”,但慶典揮霍的白銀總數不下千萬兩,相當清廷歲入的六分之一。】
【光緒帝也早就備好耗銀二十八萬八千兩的萬壽貢品,中有九龕無量壽佛、一部金字經、三軸壽軸、二匣如意、一對時樂鍾及大量珍玩國寶,另貢三十萬兩銀子和一萬兩銀鎳。慶典前,他偕隆裕皇后第一個將貢品進呈給太后,以示風範。】
【入夜,萬壽慶典達到了高潮,日頭剛落,寧壽宮內已擺起四大金剛、五百羅漢伺候老佛爺歡宴瑤池的壽宴。】
【在六十支壽燭高照的大堂上,擺上了三桌同樣的菜,天一桌擺在最東頭,地一桌擺在盡西頭,人一桌擺在正中間。】
【晚壽宴罷,在宮燈紅光閃爍下,太后坐著軟轎在前,光緒帝、隆裕皇后坐軟轎在後,一同到閱是樓觀賞由戲班為萬壽節專門上演的劇目《普天同慶》去了。】
【華夏剛剛戰敗,慈禧卻一點也不上心,只顧著自己的六十大壽。】
【而後,賠款無數。】
【打輸了賠款也就算了,打贏了也賠款,這算什麼事?】
【可曾聽聞,作為戰勝者還要卑躬屈膝的與戰敗者簽訂不平等條約?】
【一場最能體現清政府軟弱無能慈禧昏庸無能的戰爭便是華夏與法之間的戰爭。】
【華夏南面與約南山川相連,唇齒相依,從古至今都關係密切,並且在舊時約南長期作為華夏的附屬國,一直受華夏影響很深,在那個列強瓜分清廷的時代,可以說約南是華夏西南門戶,重要性不言而喻。】
【從第二次雅片戰爭結束後,法就一直垂涎華夏西南部的領土,並且很早就對約南進行了侵略和殖民,妄圖透過約南為跳板進一步對華夏領土進行蠶食。】
【法軍不斷的對約南進行侵擾攻略,並且強迫約南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作為清廷附屬國的約南自然向清廷尋求幫助,由劉永福帶領的黑旗軍一度大敗法軍擊斃法軍頭領迫使法軍重新退回約南南部。】
【但由於法軍的強大不斷對約南進行施壓,強迫其簽署了第二次西貢條約,其意在強調法對越南的影響,並且進行商業入侵,妄圖透過此條約來改變歷史上華夏對越南的影響,並以此向清廷照會,妄圖讓清廷承認法軍對約南的所有權。但清廷並未理睬。】
【最終大清與法開戰。】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大清賠錢。】
【大清打贏了戰爭,卻除了割地賠款幾乎所有不利於國內的條約他都簽了。】
【這就是著名的大清雖遠必賠。】
【而在慈禧掌權的日子裡,華夏不知道向列強割讓了多少土地,賠了多少款,數不勝數。】
【慈禧將華夏的臉面,毫無保留的放在西方列強的臉上,讓他們去踐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