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第25章 炒鋼的謊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章 炒鋼的謊言 (1 / 2)

從溫度上說,鍊鋼比燒玻璃要容易。鍊鋼是每個穿越者繞不過去的環節,不妨考慮考慮踏踏實實地鍊鋼造槍炮。

後世把鋼鐵按含碳量分成三類:

含碳量小於0.2%的叫做純鐵,熔點是1538°C。純鐵很軟,訂書機的釘子就是純鐵,用指甲就可以掰彎;

含碳量在0.2%至2.1%的叫做鋼,隨著碳含量的增加,鋼熔點會下降。當含碳量為1%時,熔點降為1470℃;碳含量為2.1%時,熔點為1380℃,所以鍊鋼的爐子必須能達到最低1380°C。含碳量在這個區間內,鋼會產生獨特的內部結晶,所以鋼效能優異,造槍造炮殺人越貨最好不過。

含碳量高於2.1%的叫做鑄鐵,熔點最高是1375℃,而當含碳量為4.27%或更高時,熔點降為1148℃。鑄鐵的結晶和鋼完全是兩回事。鑄鐵硬而脆,不適合做武器。經常有故事說一家人要分離,老人拿出家裡的鑄鐵鍋,一塊石頭下去就把鑄鐵打破成幾塊,然後兄弟幾個一人一塊,幾百年後同一家族就分成了鍋沿、鍋邦、鍋底幾個分支——可見鑄鐵有多脆!

木炭燃燒的溫度,在供氧充分的情況下,只能達到1000℃到1100℃,如果加上特別設計的保溫爐子,最高極限就是1200℃。所以木炭爐子不管怎麼折騰,煉出來的只能是鑄鐵。

想升高溫度,就必須使用煤炭、燃氣等能量密度大的燃料。

遺憾的是,中國的煤含硫量太高,不管是直接鍊鐵,還是煉成焦再鍊鐵,都會導致鐵中的含硫量增加,造成熱脆性——看上去紅紅軟軟的鐵塊,一錘子下去就象玻璃一樣碎成渣渣了,根本就是廢鐵。

煤炭的脫硫技術太複雜,複雜到孫一根本看不懂。所以孫一隻能轉而求其次,先煉鑄鐵,再想辦法把鑄鐵變成鋼。

傳說中,把鑄鐵變成鋼有三種辦法:炒鋼、灌鋼、百鍊鋼。

炒鋼在後世被許多人追捧,比如某文對炒鋼的介紹:“炒鋼是將生鐵加熱到1150~1200℃以上時,在熔池中攪拌,使其中所含的碳氧化,氧化完全則成為熟鐵或低碳鋼;在脫碳不完全時終止炒煉而得到的是中碳鋼或高碳鋼,然後出爐鍛打成器。中國漢代炒鋼技術的發明,是鍊鋼史上的一次革命,比歐洲早1800多年。”

多麼偉大的發明!

只要在1150~1200℃以上的熔池中攪拌就能得到低碳鋼、中碳鋼、高碳鋼!

叫首鋼、寶鋼、鞍鋼的專家情何以堪!

無知、無畏且無恥!

1150~1200℃,你再攪拌也是鑄鐵!——無知。

追捧“炒鋼法”的人公認對炒鋼介紹最詳細的是明朝的《天工開物》,並有插圖為證。

實際上,《天工開物》原文中根本沒有“炒鋼”的字樣!文字描述和插圖畫的是造“熟鐵”!

追捧“炒鋼法”的人的邏輯是:“熟鐵都能攪拌出來,攪拌一半當然就是鋼。

鐵分生熟,是東方特有的分類。《天工開物》記載“凡鐵分生、熟,出爐未炒則生,既炒則熟”,然後詳細平實地介紹了“炒熟鐵”的辦法:在爐口直接凝固得到的鐵錠是生鐵,用柳木棍攪拌一下、同時撒入乾的汙泥粉,再凝固的鐵錠就是熟鐵。

由於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後世“熟鐵”一詞的定義變成了等同於“純鐵”,所以就有含碳量大於2%的鑄鐵經“攪拌”變成含碳量小於0.2%的純鐵,所以攪拌一半當然就是含碳量在此之間的鋼,這種匪夷所思的邏輯。——很無畏。

於是有人就發明了“偉大的古代發明”,然後不容質疑地鼓吹。——非常非常無恥。

事實上,你去查閱任何一本古書,都沒有“炒鋼”兩個字!

用嚴格的後世科學的術語來說,古代的“生鐵”實際上是“白口鑄鐵”,這點是沒有任何異議的。

“白口鑄鐵”在熔池內用柳木棍攪拌——混入柳木棍的碳,再撒入泥粉——混入泥巴中的矽,矽有助於碳以石墨的形態存在,形成的“熟鐵”其實就是增加了韌性的“石墨鑄鐵”。

灌鋼,又叫團鋼,是同炒鋼一樣的“偉大的古代發明”。其過程是把古代的“生鐵”和“熟鐵”混在一起,就變成了鋼。

——兩種鑄鐵,你再怎麼混和,得到還是高碳的鑄鐵!雖然古代人稱之為“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