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穿越客開局的第二法寶,還有玻璃。
玻璃的第一用途當然是用來做鏡子,銀鏡反應同樣是中學化學的內容,在古代是絕對的暴利奢侈品。
玻璃的第二用途就是作望遠鏡、瞄準鏡,這是孫一最想要的。
玻璃的第三用途是做窗戶和陽光溫室,種植反季節蔬菜。
孫一仔細查閱手機資料庫裡關於製作玻璃的描述。
悶蛋也不打擾他。
玻璃這東西,能夠成為穿越小說的套路,在於原料就是砂子:小說裡的主人公在河溝裡挖一鐵鍬砂子回家就可以燒成透明玻璃。
不過孫一卻不敢小瞧玻璃,因為半導體的原料也是砂子。
玻璃製造原料是二氧化矽,砂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矽。
原理上用砂子燒玻璃是可行的,實際上很難。
第一個難點在於原料。
要想得到無色透明的玻璃,一種方法是獲得純度極高的矽砂。
採用天然高品質的海灘矽砂製成的玻璃會帶顏色或者乾脆不透明,以至於在玻璃發明後的幾百年裡,歐洲人一直認為玻璃是綠色的,就是普通啤酒瓶的顏色。
啤酒瓶玻璃對穿越者顯然沒什麼大用。
後世的資料指出其實玻璃的綠色來自於原料中普遍存在的微量鐵。如果砂子含有其它雜質,則會顯示出其它顏色:比如玻璃中含少量鈷顏色是藍色;錫氧化物及砷氧化物可造成不透明的白色玻璃;銅的氧化物會造成青綠色的玻璃;金屬銅則會造成深紅色、不透明的玻璃,看起來好像是紅寶石;鎳可以造成藍色、深紫色、甚至是黑色的玻璃;鈦則可以造成棕黃色;微量的金造成的玻璃是非常鮮明,像是紅寶石的顏色;鈾造成的玻璃是螢火黃或綠色;銀化合物可以造成橙色至黃色的玻璃。改變玻璃的溫度也會改變這些化合物造成的顏色,但當中的化學原理相當複雜,至後代仍然未被完全明解。
歐洲人在不明白原理的情況下,掌握了一些燒製彩色玻璃的配方,所以歐洲老教堂裡的窗戶都是由一小塊一小塊的彩玻璃拼起來的。不是他們不想用透明無色玻璃,是他們造不出來。
不透明的玻璃,中國其實早就有了,中文叫做琉璃。燒製琉璃的原料叫做琉璃石,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矽。造成琉璃和玻璃差別的原因,就是二氧化矽的含量:琉璃石的二氧化矽含量在90%上下,而燒製玻璃的矽砂,二氧化矽含量可高達99%。
後世用純二氧化矽燒的透明玻璃叫做石英玻璃,價格那是相當的昂貴。
——穿越小說裡隨便挖點砂子就可以燒出透明玻璃的事情,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得到無色透明玻璃的第二種方法是以毒攻毒:在原料中加入二氧化錳。
玻璃中的綠色來自原料中的鐵,二價鐵的化合物使得玻璃顯綠色。在玻璃原料中加入二氧化錳以後,原來的二價鐵變成三價鐵顯黃色,而四價錳被還原成三價錳呈紫色。光學上,黃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補,混合在一起成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
二氧化錳?普通穿越客能搞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