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第286章 蕁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86章 蕁麻 (1 / 2)

聯軍已經把麻池村作為一個臨時的資訊和物資中轉基地。

每天清晨,前線由麻池村派出幾匹快馬,馳行兩個白天,第二天傍晚最新戰報就可以送回青山嘴。

狼山川的筏子則每天清晨從五源鄉出發,沿神農河途經和勝鄉、長勝鄉於下午停靠在青山嘴鄉,傍晚時分再由青山嘴順黃河而下。第二天傍晚,麻池就能收到前一天狼山川生產出來的炸藥、火藥、盔甲、奶疙瘩、糧食、各種物資和信件。

根據最新的訊息,沿黃河西遷的難民潮已經抵達青山嘴。難民和牲口在青山嘴醫館劃定的區域休整消毒之後,由陸路陸續北上樹林子鄉、長勝鄉、和勝鄉、五源鄉,沿途不斷地分流安置。

黃河已經成為了聯軍的一條大動脈。

麻池村的青壯多去了石門助戰,婦孺遷往石門水以西暫避,留在村子裡的基本是四五十歲的男子。

雨越下越大。麻池村主事的老者將眾人安置在各家,將孫一和幾個重要人物請入自家。

這是一個兩進的小院。後院是人家的後宅,不方便打擾。孫一等人便建議在前廳落座。

椅子不夠,老者忙不迭地到鄰居家借條凳。孫一回到明朝已經有了一段時間,多少知道一些這時的禮節,當下空出主位,徑直在客位坐下。

等老者和鄰居們扛著凳子椅子回來,見主位留給自己,哪裡肯坐?

少不得一番推讓,最後耿秀才把老者強按在主位,道:“老丈,塔布囊不同於其它王爺,我們平日裡都是很隨便的,你就安心坐吧。”

孫定遼有心化解緊張氣氛,連忙岔開話題,指著屋外讚道:“好雨!”

楊日天立刻笑著附和:“好雨!這下子石門要漲水了!”

老者略略坐穩跟著說道:“可不是麼,旱了這麼長時間,終於下雨了。”

孫定遼便詢問起老者村裡今年種地紡麻的收成,老者聊起莊稼,話漸漸多起來,人也放鬆了。

孫一趁機問道:“老人家,我們的參謀長想著打完仗接來家眷在你們村裡落個戶,不知道村裡人會不會同意?”

老者立刻愣住了。

孫一不想強迫老人,隨後開出條件:

“參謀長不白白落戶麻池村,他可是帶著大禮來的。前兩天我們在山裡同滿洲兵打了一仗,發現山裡有一處山谷長滿了咬人草。那種咬人草,我老家那裡叫做蕁麻,也是能紡麻的。”

孫一手機中的資料庫顯示,古代的歐洲人很早就採用蕁麻纖維紡織衣物。蕁麻的莖皮含有大量的長粗纖維。蕁麻纖維韌性好,拉力強,光澤好,易染色,可以製做麻繩、漁網、編織地毯,做成的粗布與麻布相似,還可以用於造紙。聯軍目前最急需的,卻是編織麻制的鞋。

幾位隨行的當地百姓代表吃驚不小,當下議論紛紛。

那處山谷裡的咬人草是出了名的,野生野長,年復一年,越長越多,當地人都不敢接近。

要是咬人草能紡麻,那豈不是上天賜予了一個巨大的天然的麻田?那滿山谷的蕁麻,怕是全麻池村的人手都不夠用!

孫一轉身問作為二里半村祭祀天地百姓代表的溫伸大木作:

“溫木作,那種可以同時紡三十二個錠子的水力大紡車,你會不會做?”

孫一說的水力大紡車,是公元1313年,元代王禎所著《農書》裡提到過的在中原麻苧之鄉普遍使用的一種紡麻用的大紡車。

按王禎《農書》對大紡車結構的文圖解析,大紡車的結構可分為加捻卷繞、傳動和原動三大部分。加捻卷繞部分由車架、錠子、導紗棒和紗框等機件構成,同時可以紡三十二個錠子!而且完全可以由水力驅動!

後世全球的知識分子,一致公推1764年歐洲製成的可裝有八個錠子的珍妮機是現代工業革命的開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