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明顯的po高山右近的,歷史上高山右近被處置也是因為在《伴天連追放令》下達後依然逼迫領民改信切支丹。)
(3)大名如果出現交替、、繼承、轉封的情況,民眾不會再隨之轉封,不會影響領內民眾的信仰;
(4)知行超過200町,或收入3000貫以上的大名,如果要成為基督教徒,只要得到秀吉的許可就可以;
(5)知行地比這少的武士,所以可以根據本人的想法,隨意改信佛教或者神道宗門;
(6)由於有一向宗推翻富堅氏對加賀的統治,並且覬覦越前之事在前,禁止大名以知行加封為誘餌,或者以減封改易為威脅,要求家臣改信切支丹;
(7)把日本人賣給中國、南蠻、朝鮮半島是不應該的。因此,在日本禁止買賣人。
(8)牛馬對於日本來說是重要的農業工具,而像切支丹那樣買賣牛和馬來吃,這也是不合理的。
一律以這些條文嚴加禁止,如有違犯者即嚴懲。
而這一世的秀吉在對以上的第(1)、(3)、(4)、(6)進行了變更:
(1)原本已經信仰切支丹的民眾被允許保留信仰,但是不準再允許伴天連們發展新的信徒。
切支丹和切支丹結親的,生下的孩子可以繼續信奉,切支丹和其他信仰的物件結親的,生下的孩子不能再信奉切支丹;
(3)大名如果出現交替、繼承、轉封的情況,民眾要麼隨著先代主君轉封,要麼就地改信佛教或神道宗,都不願意的需向官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遷移至依然接納切支丹的大名領內。
(4)知行超過知行超過200町,或收入3000貫以上的大名,或者知行超過80町收入超過1000貫的武士,在經過秀吉批准之後才能繼續信奉切支丹,不然必須在限期內改信;
(6)天下各大名,需要嚴格限制領內切支丹家臣的數量,必須要留下接納的也需要進行約束,經統計後上報秀吉核准。
從以上這些條例的修改可以看出,秀吉對於切支丹的警惕性比歷史上高好多,歷史上的秀吉對於切支丹雖然進行了一定的限制,但是並且有徹底堵死,特別是在民眾的信仰上。
而這一世的秀吉對於切支丹的態度格外嚴厲,對信奉切支丹民眾在基數上進行了限制,切支丹只有和切支丹成親子嗣才能繼續信奉切支丹,不然就必須改信,就從源頭上封印了切支丹信眾的上限。
包括第(3)點也是對切支丹信眾進行了約束,將他們這群人制約在特定的地區,而當領主不再接納切支丹後,他們要麼改信,要麼居家遷移。
正所謂故土難離,離開了土地的信眾就是流民,到了新領恐怕過得還不如乞丐,秀吉希望用這條政策,減少現今信奉切支丹的人數。
同時,秀吉對於大名秀吉也比歷史上嚴格好多,歷史上的秀吉只是要求大名們有新出現想要改信切支丹的,報他批准就行,對於已經改信的並沒有進行限制。
但是這一世,直接要求天下所有大名,不論是已經改信的還是即將改信的,都需要經過他的同意,不然就必須限期改信。
《鎮妖博物館》
第(6)條更是要求其麾下的大名,幫助其對領內信奉切支丹的武士進行約束,很多大名都會因為懼怕秀吉的威嚴,或者懶得惹麻煩而要求已經信奉切支丹的武士改回信仰。
對於這些大名來說,如果出現不願意改信的武士,正好可以以此為藉口收回他們的知行,擴大自己的實力。
對於秀家來說,這道命令的影響力還好,因為秀家已經預料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將領內的切支丹領民大部分流放到了蝦夷地。
現如今秀家正好可以藉著《伴天連追放令》,強制將賴在土地上的切支丹民眾裝船北運。
如果說一定有影響的話,就是那些改信了切支丹的武士,過去秀家對於他們的信仰沒有依據進行限制。
限制隨著《伴天連追放令》是下達,秀家不僅可以對他們進行約束,在暗示他們接受轉封琉球或者蝦夷的安排,還能表現出這是對他們信仰私底下的接納,使得他們對秀家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