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八十八章 壬辰倭亂(21)第二次平壤之戰(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八章 壬辰倭亂(21)第二次平壤之戰(上) (2 / 3)

他的話音剛落,就將牡丹峰上出現了一些青色的旗幟,居然是日軍趁著明軍立足未穩,提前派了1000人出城守備牡丹峰。

看到此情此景的李如松尷尬了片刻儼然而笑道“沒想到真的被我說中了,可惜我不是曹操,這裡也不是華容道。”

隨即他命人在城北樹立幾面大旗,上面寫著“朝鮮軍民、自投旗下者免死。”然而作為回擊的,卻是牡丹峰上向山腳射下的鐵炮彈丸,沒想到居然還真的打傷了幾個朝鮮兵。

見到此情此景,李如松派真定兵羊攻牡丹峰,但是此時負責牡丹峰守備的是宗義智家老杉村智清,他利用牡丹峰上的山石作為依靠,躲避山下明軍的箭失,日軍則在石縫之間向攀山的明軍射擊。

明軍被日軍鐵彈所阻,丟下幾面鐵盾之後狼狽退走。

杉村智清將明軍退走,眼饞明軍丟下的輜重,特別是明軍手中舉著的鐵盾是日本少有的軍備,他便派人下山撿去這些盾牌,結果被明軍殺了一個回馬槍,丟下數十具屍體之後狼狽的逃回了山上。

杉村智清見到這種情況無助的皺了皺眉頭。要不是小西行長對明軍南下準備不足,若是提前在牡丹峰築城,又豈會有這樣無奈的結果。

但是小西行長和宗義智等人到底還是打了幾十年仗的老武士,在得知明軍南下的訊息之後不久,就很快作出了佈置,杉村智清帶人駐守牡丹峰就是其中的佈置之一。

這本就是李如松對日軍戰鬥力的一次試探,如今既然已經大致試探出日軍的戰鬥力,更是摸清楚了日軍鐵炮大致的射擊距離,戰術目的已經達成自然選擇收兵。

對於李如松來說平壤之戰在失去突襲的突然性之後,也就熄滅了快戰的想法,一兩日的得失並不在意,真正的大戰還在後頭呢。

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當天夜裡小西行長和宗義智各自率領一隊軍勢出七星門和含毬門,對著北側的明軍營壘和南側的朝鮮軍營壘發動夜襲。

儘管日軍已經訓練有素,人人口銜木棍不發出一點聲音,但是依舊為明軍哨兵發現。

由於夜色昏暗明軍不敢出寨應戰,因此隔著柵欄使用三眼銃和虎蹲炮對著黑夜中開火。

虎蹲炮本就是明朝戚繼光抗倭時期,由戚繼光在抗倭戰爭中為了反制倭寇的鳥銃而發明的。

為了克服發射時容易產生後座而造成自傷的缺點,在炮口安裝了支撐架,故虎蹲炮以射擊時外觀像勐虎蹲坐而得名。

該炮重量輕,體積小,尤其適合於騎兵使用戰馬直接馱帶,由此催生了明朝陸軍騎炮兵,也是世界歷史上首支騎炮兵。

虎蹲炮能夠發射散彈,可一次射出約100顆鳥銃用彈丸或50顆大彈丸,火力散佈面積大,可有效殺傷密集的敵軍,正是夜晚對未知敵人能造成有效殺傷的利器。

但是虎蹲炮的射程不遠,即便是最大口徑的也只能射出500米左右的距離,大部分虎蹲炮的有效射程在200~300米左右。

虎蹲炮嚴格來說並不算是大炮,他更像是日方也有裝備的30匆大鐵炮,是一種大口徑鳥銃,但是由於其比大炮方便攜帶,自其發明之後就成為明軍的重要武器,連騎兵隊都有裝備。

眼下明軍重炮尚在後方運輸,眼下明軍營中能稱得上炮的也就這樣虎蹲炮了,而在火炮沒有齊備之前,李如松是絕對不會強攻平壤的。

儘管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上來看腰射的三眼銃的一種落後的武器,不過他短時間內持續的火力輸出確實是眼下流行的火繩槍所不具備的。

在加上有虎蹲炮的設計,日軍甚至都沒有摸到明軍營壘之前就付出了百餘人傷亡的代價,狼狽的逃回了城內。

儘管日軍儘快的將受傷的友軍和屍體帶回城內,但是天亮之後明軍依舊在城外檢獲首級20餘枚。

與明軍這邊順利擊退日本不同的是,南邊8000朝鮮軍在3000日軍的突襲之下被殺的大敗。

由於夜色太深,在邊上正陽門不放的祖承訓根本不敢支援,天亮後配合朝鮮將領收攏軍卒才發現,昨夜夜襲就讓讓8000人的大軍陣亡、逃亡者十之七八。

李如松深感朝鮮軍戰力的低下,無奈只能將其放置到了二線陣地,以防再次被日軍突襲。

接下來兩邊又開始了一番爾虞我詐拖延時間,李如松在等後方火炮運抵平壤,而小西行長是因為他已經向黃海道豐臣秀勝和京畿道的豐臣秀次求援。

信件中他聲稱有20萬明軍南下,已經被自己阻斷在平壤,需要後方援助才能全殲敵人。

將明軍軍力誇張到20萬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戰功,同時讓人覺得自己真的很艱難。但是他不知道的是他這句20萬明軍卻把豐臣秀勝下了一跳。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