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備前宰相> 第八十二章 壬辰倭亂(15)第一次平壤之戰(上)(5.2K)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十二章 壬辰倭亂(15)第一次平壤之戰(上)(5.2K) (2 / 3)

可是等到其到了順安,卻從己方的探子這邊得到情報說城內最起碼還有萬餘賊寇,並不是順安郡郡守黃瑗所報的不足千人。

照理來說此刻明軍只有3000眾,雖然都是騎兵,可是城內的日軍足有萬餘人,人數是明軍的兩倍。

而且日軍坐擁平壤地利,就算身體素質存在差異,把門一關還不能阻擋你大明的攻勢嗎?

因此聽到這個情報的麾下部將無不勸說其放棄襲擊平壤的計劃,認為騎兵攻城是捨本逐末。我們的任務是儘可能拖延日軍北上的步伐,既然如此不如先固守順安,再尋機野戰建功。

這是一個很好的提議,日軍騎兵數量不足,再加上體型上的絕對差距,遼東精銳鐵騎衝擊日軍步卒十拿九穩,但是這項提議被祖承訓拒絕了。

在祖承訓看來,日軍擁有萬餘眾卻不北上,就連臨近的順安都沒拔掉,恰恰應證了他們因為飢餓已經缺乏戰鬥力了。

眼下在平壤城內的不足萬餘倭寇,而是萬餘個軍功憑證,只要自己衝進城內便可立下不世之功。

在開戰之前,他特意又一次詢問了跟在自己身邊的大師,得到【大吉】的答覆之後,他便下令明軍次日破曉便開始攻城,攻破平壤之後再吃早飯。

7月6日夜,天氣並沒有如4日、5日那樣放晴,平壤這邊又開始下雨。面對這種情況麾下千戶郭夢徵等人又一次勸說祖承訓放棄計劃。

但是已經被大師忽悠瘸了的祖承訓,再加上日軍缺糧的情報,讓他對此戰的勝利堅信不疑,因此他強令諸將做好出戰的準備。

7日一早天氣依舊沒有放晴,由於下雨的緣故,平壤周圍的山谷起了一些霧氣,成了明軍絕好的掩護。

歷史上對於這段歷史的描述有些差異,朝鮮的官方食療《宣祖昭敬大王實錄》認為祖承訓之敗是因為被日軍提前探明瞭情報,這才在平壤城內中了埋伏所致。

而明人諸葛元聲的《兩朝平攘錄》則認為是連日下雨使得明軍騎兵馬蹄受損,再加上日軍主動襲擊安營紮寨的明軍時候,人人佩戴【鬼頭獅面】面具,馬匹都帶著【龍】、【象】、【虎】面具驚嚇到了明軍士卒這才導致的潰敗。

而朝鮮都檢查使柳成龍在自己的《懲毖錄》中明確記載,根據前方潰卒的回報,日軍對於明軍突襲平壤起初是準備的。

彼時朝鮮的外戚,李昖的小舅子兼女兒的親家,朝鮮兵曹左郎樸東亮在記錄壬辰倭亂的《寄齋史草》中,甚至記載明軍用大炮轟破平壤城門發動襲擊的記錄。

這一點與日本史料《豐太閣徵外新史》和《大日本編年史》的相互應證的。唯一的疑問是,下雨天明軍是怎麼讓大炮激發的呢?

在《豐太閣徵外新史》和《大日本編年史》中都有日軍對於明軍的襲擊毫無防備,甚至日軍來不及披甲,松浦鎮信父子便與明軍短兵相接,松浦鎮信膝蓋中箭被救出來醫治的記錄。

經過對比你就會發現,三方的歷史記錄中存在的矛盾究竟應該以哪一方為準。

事實上日軍若是真的如《兩朝平攘錄》所記錄的,人人皆帶鬼面,馬匹也帶面具的話,很明顯是受到了口口相傳的評說的影響,又或者是在為明軍之敗強行挽尊罷了。

後世很多文藝作品和遊戲作品中(全戰幕府)對於戰國日本精銳的任務刻畫,也很多參考了這裡,但是彼時的日軍裝備實在沒有這麼富裕。

你要說平壤城內的是秀家的旗本,又或者是秀吉的旗本或許會有面頰這種裝備,但是你要說小西行長和松浦鎮信的九州泥腿子們裝備得其這種華而不實的東西,就有點冤枉人家了。

至於馬面頰這東西更是直到江戶才成為大名衛隊耍帥時候的主要道具。

不過《兩朝平攘錄》畢竟是明人所寫的,多少有為明軍平壤之敗挽尊的想法。要是真的如實記錄,突襲平壤大敗而還,怎麼凸顯明軍的英武形象?

而且當時的人們更願意相信擊退倭寇的明軍是完勝的,平壤之敗必然是來自卑鄙倭寇的突襲,誰又願意相信,主動突襲而不勝的明軍,居然是後來將倭寇推下海的同一只呢?

這一世小西行長第一軍團的情況比歷史上更差,京畿道出現權利真空,軍糧轉運的路徑直接斷絕,要不是小西行長在平壤周圍徵糧,日軍恐怕已經陷入斷糧危機了。

卻說7日早上的下雨確實給明軍提供了極好的掩護,日軍不願意上城駐守,被拍上來的朝鮮僕從軍也都躲在了城樓內避雨。

雨水落地的聲音成了馬蹄聲良好的掩護,以及周圍的大霧很好的遮蔽了身形,直到明軍抵達城下開始列陣的了,這才為日軍所知。

隨著祖承訓一聲令下,明軍由爆破手使用炸藥炸開了平壤七星門,騎兵以雲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入平壤城內,日軍頓時亂作一團。

(作者不能理解,下雨天為什麼大炮可以激發,只能以炸藥破門的劇情替代了)

駐守在此的朝鮮僕從軍根本來不及躲避就被明軍的戰馬狠狠踐踏在腳下,在祖承訓的指揮下,各騎兵千戶四散開來,向平壤城各處殺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