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和子由澠池懷舊》蘇軾
……
白複本想將宴請統統拒絕,長孫晏行卻早料到會有此一幕,他在密信中勸道:
“人在官場,身不由己。該有的應酬還是得有。
和其光,同其塵,才是官場生存法則。
倘若你自視甚高,概不往來,要不了多久,你就會被整個長安官場視為異類。隨之而來的,就是漫天的汙言穢語、誹謗詰難。
當然,對於宴請,也不能來者不拒。
對人太過親和,尤其是麾下官吏,沒有架子和做派,也不妥。如此為官,會被同僚算計,被重臣輕視,容易遭人陷害,捲入不必要的紛爭之中。
萬般不與政事同!說的就是官場之兇險。
軍中為將,以戰役勝負來評判高下。無論你是何出身,有無功名,都不那麼重要。家世顯赫、道德高潔也好,滿腹經綸、才華橫溢也罷,打不了勝仗,就是紙上談兵之流。
官場不比軍界,講究的是靜水流深,於無聲之處聽驚雷。
重臣也好、寵臣也罷,都非一朝一夕之功。
經營官場,更需要智慧。察言觀色、長袖善舞、謹言慎行、明哲保身才是為官之道。
官場的精髓,就在於體察聖意!
這話聽著簡單,實則大有學問。
沒有一位帝王會讓臣子猜透自己的心思、洞悉自己的喜怒哀樂。小到吃穿用度,大到王儲遴選,所有的一切都會隱藏在帝冠珠簾之後。
這才有伴君如伴虎之說。
沙場上的金戈鐵馬固然兇險,朝堂內的笑裡藏刀、口蜜腹劍更是刀光劍影、十面埋伏。前者你還知誰是敵人,後者根本就是殺機暗藏、敵友難辨……”
長孫晏行的一席話讓白復後脊樑發冷、不寒而慄。想想古今朝政之事,更覺言之戳戳、發人深省。
如果說太傅是儒門領袖,一舉一動頗有儒家風範,那長孫大人就是法家韓非、李斯一脈,看人見事,冷酷而睿智。
兩人一張一弛,正代表著歷代帝王的統御之術:外儒內法。
……
河南尹李若幽這幾日正好在長安省親,聽說白復晉升之事,趕忙拉上回兵部述職的衛伯玉,設宴款待,給白復洗塵。
在陝州練兵時,這兩位朝臣對白復還算關照,三人相處比較融洽。此時約在長安敘舊,別有一番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