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政變後,這名美婢帶著張鹿扆逃亡到了江都(今江蘇揚州),在江都首富沈萬城府邸為奴,從此隱姓埋名。
張昌宗兄弟本就是花間派弟子,從張鹿扆幼時,便將一生絕學開始傳授。
這名美婢逃亡之時除了攜帶大量金銀細軟,還珍藏有張昌宗兄弟留給她的花間派秘籍。這些秘籍記載了花間派的絕世武功、琴棋書畫等諸般技藝。
花間派追求的是以藝術入武道,傳人均多才多藝。入世一途,講的是縱橫手段,不仗人多,故每代只傳一人,最重識見學養,縱橫捭闔,兵不血刃而可亡國立邦。
這名美婢頗有見識,與張昌宗恩愛多年,耳濡目染,有了些花間派意境神韻底子,便按照秘籍中所記載的內容,逐一講授給張鹿扆。
張鹿扆自幼便聰明伶俐,富有才略,尤其喜歡術數煉丹之學。在花間派秘籍的調教下,武學醫道,琴棋書畫,無一不精。
這名美婢和張鹿扆言談舉止異於常人,一看就是見過世面之人。
江都首富沈萬城很快便從一眾僕役中注意到這兩人。
沈萬城能成為首富,自有過人的眼光,猜測這名美婢和張鹿扆來歷不凡。
沈萬城也不打草驚蛇,暗中格外關照母子二人。
張鹿扆長大後,容貌傳承其父母的優點,風度翩翩,俊美異常,才情冠絕江南,不啻蓮花,勝似蓮花。
沈萬城料定張鹿扆日後定會發達,於是不嫌棄其僕役身份,將掌上明珠許配與他,並且送給了他一筆富可敵國的家產。
就在張鹿扆成為江都首富的乘龍快婿之時,京師鬧得天翻地覆——唐隆政變、睿宗登基、臨淄王入主東宮。原來的朝堂高官紛紛落馬,帝國政壇開始了新一輪的大洗牌。
張鹿扆見時機成熟,突然決定入朝求官。沈萬城大喜過望,馬上贈給他一筆豐厚的盤纏,讓他即刻啟程赴京。
來到長安後,張鹿扆對當時的朝局作了深入的觀察,決定把寶押在太子(李隆基)身上。
然而,此時的張鹿扆只是一介布衣,靠何人引薦才能獲得太子垂青?
張鹿扆謀略過人,既不主動拜謁朝中重臣,更不託請朝臣給太子舉薦,而是安坐宅中,等待太子三顧茅廬、禮賢下士。
……
長安城內有座寶昌寺,主持普潤和尚在唐隆政變中立有大功,被朝廷授予三品官爵,享有自由出入東宮之權。
張鹿扆利用自己從江都帶來的那筆盤纏佈施,很快就成了寶昌寺的大施主,因而自然就成了方丈普潤的常客。
張鹿扆對陰陽術數極為精通,與普潤坐而論道中,“說以天時人事,歷然可觀”,被普潤方丈驚為天人,引為知己。
終於,普潤方丈按捺不住,主動向太子鄭重推薦。
一日,太子到寶昌寺上香,在普潤方丈的引薦下,終於見到了張鹿扆。
張鹿扆俊逸絕倫,卓爾不群,風采無與倫比。玄宗一見傾心,恭恭敬敬地請張鹿扆同榻而坐。
雙方雖然身份和地位懸殊,但一見如故,相知恨晚。兩人推心置腹,促膝長談。
張鹿扆對朝局深刻的洞見,對雙方實力的剖析,不亞於當年郭嘉進言給曹操的《十勝十敗論》。
太子(李隆基)恍然開朗,欣喜若狂。
太子擬將張鹿扆快速拔擢,一步晉升為朝堂重臣。
張鹿扆卻道:“微臣煉丹養生的本領,不遜於方士;吟詩撫琴的能耐,不亞於名伶。這些小把戲,足以掩藏行跡。”
二人對視一眼,心領神會,爽朗大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