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五陵結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
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紅粉。料封侯、白頭無分。
——《解佩令·自題詞集》朱彝尊〔清代〕
……
“哦,竟有此事?”張皇后八卦之心大起:“如此狗血之事,為何本宮從未聽人說過?”
裴夫人不作聲,瞅了瞅一眾宮女。
張皇后心領神會,對一眾侍女道:“你們都退下吧。”
見四下無人,裴夫人這才壓低聲音道:“這事不僅涉及薛照私隱,更牽扯到太上皇,所以被視作朝堂最高機密,知道的人極少。”
“哦?還涉及太上皇?”張皇后更來了興趣,用眼神鼓勵裴夫人說下去。
裴夫人有點猶豫,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硬著頭皮說下去。
“算了,就當投桃報李,孝敬皇后娘娘吧。”裴夫人心中暗道,一咬牙,開啟了話匣子。
“我的公公獨孤老閥主乃是此事的當事人,事後我從夫君嘴裡瞭解到些許情況……”
話說當年,臨淄王(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當上太子,其身邊的主要謀臣先後有劉幽求、崔日用、姚崇、宋璟、張說、郭元振等人。這些人也都入閣拜相。
然而,當太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黨爭越演越烈時,這些元勳功臣紛紛被罷去相職,甚至還被逐出了京師。
其中,崔日用最早被貶為荊州長史;接著是姚崇和宋璟,被貶為地方刺史;然後是張說和郭元振,張說被罷為尚書左丞,貶至東都,郭元振被先後罷為吏部尚書和兵部尚書;劉幽求境遇最為悲慘,被免官,流放嶺南。
等到玄宗(李隆基)繼位時,雖然是皇帝,但七名內閣宰相中,僅有兵部尚書郭元振一人是聖人的親信。
除中書侍郎王琚、岐王李範、薛王李業外,玄宗其餘親信皆是四品以下小吏,如龍武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姜皎、太僕少卿李令問、尚乘奉御王守一、內給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
反觀太平公主一黨,可謂是兵強馬壯、聲勢滔天。除了右僕射鄧弼、左僕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檢校中書令崔湜、中書侍郎(兼同平章事)陸象先這五個宰相之外,還有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卿唐晙、御用高僧惠範等。正所謂“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玄宗知道,自己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遲早會有兵戎相見的一天。於是,玄宗決定主動出擊,放手一搏了!
然而,玄宗剷除太平公主一黨的計劃還沒來得及行動,便被右僕射鄧弼覺察。
右僕射鄧弼先下手為強。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十九日,太上皇李旦下令,將劉幽求、張暐、鄧光賓全部逮捕下獄。
八月二十六日,劉幽求被流放封州(今廣東封開縣),張暐流放峰州(今越南永安縣),鄧光賓流放繡州(今廣西桂平市)。
玄宗政變之計被徹底曝光後,太平公主及其黨羽無不恨之入骨。
玄宗周密策劃的計劃胎死腹中後,隨後的一切,無不讓玄宗變得十分被動。
在玄宗與太平公主即將展開的巔峰對決中,玄宗出師未捷,明顯處於劣勢。相形之下,太平公主則在鄧弼的輔佐下,步步為營,穩紮穩打,贏面越來越大……
……
裴夫人道:“眼看著玄宗即將一敗塗地,花間派的傳人突然現世,輔佐玄宗決戰紫禁之巔。
此人名為張鹿扆,來歷頗有些傳奇色彩,乃是則天皇帝首席男寵——‘蓮花六郎’張昌宗的私生子。”
張皇后一驚,道:“蓮花六郎竟然有子嗣遺世?”
裴夫人點點頭,道:“據傳此子乃是張昌宗與一名美婢所生,怕則天皇帝吃醋,偷偷養在宮外。”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宰相張柬之、敬暉、桓彥範、崔玄暐、袁恕己、李多祚等大臣趁則天皇帝病重,擁戴唐中宗李顯復辟,在集仙殿廊下誅殺張昌宗、張易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