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
——《贈別二首·其一》杜牧
……
浮橋之戰結束,白復因陣前違令,被喚至軍中大帳,聽候發落。
李光弼直視著白復的眼睛,足足有一炷香的時間沒有說話,一臉的高深莫測。
李光弼越是沉默,帳內諸將越是惴惴不安,帳內氣壓陡然升高。
諸將本想替白復求情,但在這樣肅穆的氛圍下,誰也不敢開口,斂聲屏息,怕觸怒大帥的虎威。
在李光弼如炬目光的注視下,白覆沒有畏懼,目光堅定,直視著虎皮座上的主帥。
良久,李光弼一拍虎膽,厲聲喝道:“白復,你可知違反軍令,便要軍法從事?後果嚴重者,推出轅門問斬?!”
此言一出,諸將悚然一驚,心道:“大帥雖然一貫刁難白復,但也不至於如此興師動眾吧?
白復可是一員難得的虎將。倘若真要如此重罰,我等還需出面勸阻才是。”
就在眾將暗自思量之時,白復施以軍禮,舉止從容回道:“回稟大帥,誠如您經常訓誡三軍之言: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應因地制宜,因敵而動。
根據朔方軍軍規第二十三條,折衝府旅帥以上將領在臨陣指揮時,若發現戰場形勢發生變化,原應敵之策已不適用,可根據戰場變化,便宜從事。
浮橋之戰,落水的叛軍士卒已無抵抗之力,不會對我軍將士構成威脅。倘若全部殺戮,固然能增加我軍威懾,但易地再戰,叛軍就知我軍絕不赦俘,一旦被包圍,定會冒死突圍。
攻城為下,攻心為上。
叛軍前身乃是大唐范陽軍,深受國恩多年,不排除其中有心繫大唐的將士。這些人有可能只是因某種原因被裹挾,而不得不加入叛軍。
倘若我們能好好利用此戰,或許能收復不少叛軍人心,為日後的戰役留下一線轉機。”
朔方軍軍規第二十三條的設立,就是將臨陣殺敵的指揮權和決策權交給下級軍官,保證戰術策略在實施過程中,能夠靈活運用,不至於過於僵化。
白復言之戳戳,眾將頻頻點頭。
白複用餘光瞥見眾將表情,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心。白復繼續道:“
據末將所知,當年朔方軍擊敗史思明,攻克趙郡。部分朔方軍士兵劫掠財物,正是李帥您,親自坐鎮城門,把士兵搶劫的財物悉數發還給百姓。
克復趙郡時,朔方軍俘虜了四千名燕軍將士,郭帥下令全部釋放,只斬殺了安祿山任命的偽太守郭獻璆。
您和郭帥體恤百姓,愛惜生靈的寬仁之舉,與史思明動不動就屠城的殘暴手段涇渭分明,瞬間贏得了河北道的民心。
您常說,戰爭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殺戮,而是為了止殺。
末將深意為然。
吾以為,大唐軍人不應成為嗜血的屠夫,不應成為殺戮的機器。一名真正優秀的軍人,不僅要有衝鋒陷陣的勇氣,還應有一顆仁愛悲憫之心……”
白復慷慨陳詞,不吐不快,聽得營中眾將熱血沸騰,豪情萬丈。
“啪、啪、啪”
大帳內響起一個孤零零的掌聲。李光弼不冷不熱地鼓著掌。
他冷笑一聲,冷不丁問道:“白將軍果然名不虛傳,好一個伶牙俐齒!
白復,我且問你,你可知軍中糧草不足十日,若留著這些俘虜,大家就會食不果腹。”
白復不慌不忙道:“若願意報效唐軍的,可自願留下。若不願投靠的,可遣返釋放。”
李光弼陰騖一笑,反詰道:“倘若俘虜重回叛軍怎麼辦?我們豈不是白忙活一場,到頭來還多了數千敵軍?”
白復對此早有對策,抱拳一禮,回道:“史思明殘忍好殺,陰狠多疑,一貫提防我方在其軍中暗布密諜,收買人心,策反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