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五百二十章 劍道臻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二十章 劍道臻境 (1 / 2)

袖手看飛雪,高臥過殘冬。飄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鴻。挾取筆端風雨,快寫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籠。大笑了今古,乘興便西東。

——節選自《水調歌頭·袖手看飛雪》張元幹〔宋代〕

……

見白復領悟頗深,顏真卿趁熱打鐵,將刻石之法傳與白復。

顏真卿笑道:“白少俠,你這兩天臨帖的草稿堆積滿屋,請從中選一幅滿意的字,咱們練練如何刻碑。”

白復大喜,返回書房,毫不猶豫挑出一幅。再回來時,手中拿著的正是臨摹顏真卿的《裴將軍詩》。

顏真卿將這幅長卷捧在手中,端詳片刻,讚道:“這幅字比老夫的字更有氣勢。

白少俠不愧是武道高手,又在槍林箭雨的沙場血戰過。這幅字筆力遒勁,渾雄厚重,氣魄萬鈞,非指揮過千軍萬馬的將軍不能為也!”

顏真卿拿起斧鑿、刻刀、鏨、砣等工具,端己正容,虛拳直腕,指齊掌空,將刻石之法傳與白復。

顏真卿道:“雕刻時,就深淺而言,中鋒等重筆之處會深一些,而最深的地方都是字跡的筋骨所在,也就是‘雙鉤’線條的中間。

肥則為鈍,瘦則露骨,勿使傷於軟弱,不須怒降為奇。不可頭輕尾重,無令左短右長……”

這一刀如何切入,那一鏨如何鑿出……心眼準程,筋骨精神,顏真卿一一演示。

傳法完畢,顏真卿讓白複選一塊心儀的石料。

白復見一塊花崗岩大石,厚重端正,古樸粗獷,頗為喜歡,於是選擇之。

顏真卿先讓石匠將刻石打磨一遍,然後讓白復將這幅字雙線勾勒於石面上。

顏真卿將鏨和鑿遞給白復,道:“白少俠,接下來看你的了。刻字要澄神靜慮,下刀要堅決,鑿一刀是一刀,只有這樣,刻出來的字才有靈動之氣,神彩鋒毫能躍然石上。”

自復左手持鏨鑿,右手持鐵錘。一刀下去,只覺刀頭粗糙晦澀,紙上流暢凌厲的筆鋒無法展現,這才知石上刻字難度之大。

額真卿見之,上前指導,道:“忘卻筆法筆觸,心隨意走,意在筆前,文向思後。明心方能見性!”

白復點頭,收斂心神,不再刻意追求王羲之的“永字八法”、歐陽詢的“八訣”等法書規則。

在忘卻這些規則的情形下,白復秉刀思生,臨池志逸,張旭的“十二筆意”油然而生。

白復思路逐漸清晰,鏨鑿使用漸漸嫻熟。一刀下去,不再猶豫,切石如切豆腐。碑上石屑紛紛碎落,凹陷的深度,讓碑文的筆鋒更加犀利。

白復的碑上刻字,橫如房梁,豎如廊柱,點如錘擊,挑如吳鉤,撇如斧劈,捺如刀斬。

白復心神合一,越刻越順手。

再往後,點如高峰之墜石,鉤如長空之初月,豎如萬歲之枯藤,折如萬鈞之弩發,撇如利劍截斷犀象之角牙,勾如勁松倒折落掛石崖。

整幅碑文如劍俠刀客,揮動刀槍劍戟,進攻防守,騰挪躲閃。

白覆在離恨天時,曾將十數年與人比武交手的招式逐一覆盤。此番刻碑,這些格鬥搏擊的動作,逐一再現。

刻到人神交匯之際,睢陽血戰的血腥場面浮現眼前。白復血脈賁張,殺戮之心再起,手中狠勁兒透過鏨鑿一刀一刀鑿出。

殺氣如影,滲透石碑。這些碑文力道遒勁,劍拔弩張,虯髯角張,彷彿每一刀都劈在敵人的身軀上,令其骨斷筋折,血肉橫飛。

白復殺性大起,如刑天揮動雙斧,讓石碑變成了修羅場——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白復突然大吼一聲,手中刻刀猛然一刺,竟然洞穿尺餘厚的花崗石碑。

情緒平復後,白復鏨鑿刀刻,進入道法自然之境。篆刻字跡時如山澗蜿蜒曲折,時如河床淺灘,長河落日,緩緩東流。

……

雕刻完畢,回看此碑,白復一身冷汗。

碑上字跡癲狂不羈,充滿殺戮之氣,如同吳道子的《地獄變》,變狀陰慘,使觀者腋汗毛聳,不寒而慄,如墜魔道。

顏真卿走上前,拍了拍白復的肩膀,嘆道:白少俠,從字上可知,你滿腹委屈,恩怨情仇,戾氣甚重。戰爭造成的心底創傷,已成沉痾宿疾。長此以往,恐怕不利身心。

老朽建議,白少俠不僅將書法作為一種雅趣,更作為一種修心功課,每日習字不斷。

倘若征戰疆場,手邊無紙筆,可用刻刀篆刻玉石。如此,方可逐漸將戾氣化去,讓沉痾消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