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交談中,一抹殘陽餘暉灑過石碑。
白復所刻碑文彷彿鎏金而鑄,筆畫線條的流動感立刻凸顯。在陽光照射下,字跡如金汁流淌,魔幻十足。
“裴將軍!
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
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
……
白復見字如面,頓生感應。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時間彷彿停滯,白復身處宇宙之中,與天地時空融為一體。
白復突然想起謫仙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的名句:“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
當晚,夜涼如水,月光如銀霜洩地。
白復青衫薄衣,夜不能寐。
顏大人說,專精一藝、用志不紛之人,能從世間萬物中,萃取出他所追求的道法。正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數日習練書法,竟然白復悟得了許多順刺、逆擊、平削、挑劈的劍理。
到這時,白複方始大悟,以此使劍運刀,當真是無堅不摧。刀劍上何必有鋒?劍意劍性所在,又何必區分刀劍,草木竹石皆可為劍。
劍聖裴旻的劍法勝在劍招,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
劍聖九式的最高境界,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無招勝有招。
劍魔獨孤素的劍法霸在劍勢,勝在劍意。屏翳收風,川后靜波。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
劍魔玄鐵厚背刀的最高境界,玄鐵無鋒,大巧不工,一力降十會,一巧破千斤。
在顏真卿的悉心指導、循循善誘下,白復從王羲之、張旭、顏真卿這些一代宗師的書法中悟出了劍性!
王羲之的《蘭亭序》、《快雪時晴帖》、《飛白帖》、《喪亂貼》,張旭的《皇甫帖》、《久不得書帖》、《平安帖》、《酒船帖》,顏真卿的《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祭侄文》,吳道子的《地獄變》、《維摩變》等震古爍今的鴻篇鉅著皆是在喜怒哀樂到達極致時,盡情宣洩,釋放。在這種情緒之巔,元神出竅,一窺天道。
喜怒哀樂等種種情緒,在大師手中幻化出飄逸、剛勁、悽美、絢爛等筆鋒,將情緒封存,將本性自明,將天地收斂,將時空凝固,將道法印刻!
而作為武者,往往也有這樣一窺天道的時刻。達摩祖師是在面壁時,創出少林武功;劍魔獨孤素是在海難時,悟出“颶風滅魂”這種絕世武功。
白復回想自己一生中諸多武學突破時刻,都是在生死一線時,醍醐灌頂,一窺天道。對手越強,自己更強,命懸一線,斬將殺敵。
白復將玄鐵厚背刀橫放在膝前,手撫長刀,心通其理,業精其術,知天下劍法已盡於此。即便獨孤劍魔復生,所能傳授的劍術也不過如此而已。
將來內力漸長,巽坎兩鼎真氣日益勁雄凝重,所用之劍便可日輕,直至達至獨孤前輩之境界,弈竹木劍如使玄鐵刀。
功力日後能否由淺而深,循序漸進,全仗自己修為。至於劍術,卻至此而達化境。
白復此時方才體會到獨孤劍魔在華山之巔的心境:“以此劍術,天下復有誰能與之敵手?無怪獨孤前輩自傷寂寞,遯世仙隱。”
白復舉頭,仰望明月,心道自己一生如此機遇,才能悟出此等劍法。劍聖裴將軍,劍魔獨孤前輩全無憑藉,居然能自行悟到這劍中的至妙境界,神勇智慧勝己百倍。
風落桂香,竹影婆娑。
白復尋思:“要是酈師妹在此,見到我將獨孤前輩的劍法領悟到這般境界,可不知有多歡喜了。
唉,不知峨眉之巔,是否也能看見這輪明月?”
想到此處,白復悵然落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