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211章:秦州刺史示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1章:秦州刺史示警 (1 / 2)

秦州秦嶺縣位於群山環繞之中,這裡是隴山山脈末端和秦嶺交匯之處,自西向東的渭水北岸是秦州通往岐州、雍州的戰略通道。北魏孝明帝為了扼守這條戰略通道,在東邊設立南由縣,故而得名南由道,之後又在南由道西入口的秦州建立了秦嶺縣。

這條路的存在,使過往行人成功的避開異常難行的渭水峽谷和汧河峽谷,經過北魏、東魏、北周、大隋四朝的修繕,已經變得十分平坦便捷,是關中進入涼州南部的通道,無論是對西域動兵、還是對吐谷渾動兵,都能夠起到巨大作用,其戰略價值完全不亞於北部絲綢之路。

不過南由路這一段的渭水兩側山勢陡峭,如果修建長空棧道的話,高得嚇人的人力財力成本實在讓人承受不起,於是這一段道路北移百餘里,從岐州南由縣向西,途經中間凹陷的隴山草原穿過隴山,最後到達秦州秦嶺縣。

六月的隴山草原進入了盛夏時節,草原也到最為明媚動人、牧草豐美的時刻;微風輕拂,到處是成群牛羊、馬匹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賓士,一條條冰雪融水匯成的河流如玉帶一般伸向草原深處。

這天上午,在距離秦嶺縣三十餘里隴山草原有一支軍隊浩浩蕩蕩的從東邊的岐州駛來,軍隊之中還有連綿十餘里的車隊。

他們便是前往洮州的楊集一行。

由於涼州局勢不算緊張,所以楊集除了帶來一萬精兵、五百親兵之外,還帶了二十萬石糧食和無數軍用物資,一部分物資走水路,一部分隨大軍走陸路,僅僅用來馱運物資的馬車騾車就有三千多輛;另外還有三千多名願意前去河湟地區定居計程車兵,也把他們的家眷一併帶走,從而形成了一支聲勢浩大的隊伍。

一萬多名精兵個個騎著高頭駿馬、身穿黑色明光鎧、腰挎橫刀,手握戰槊、背背戰弓和圓盾,顯得威風凜凜、煞氣騰騰。

楊集也恢復了軍人的裝束,馬鞍橋上掛著一張黑色騎弓,這是一張以百年柘木與犀牛角疊壓而成的騎弓,弓體纏繞暗金色金屬絲線,整體光亮鑑人、弧線流暢,無論是視覺還是觸手感覺都十分舒服,因射擊之時隱隱有雷鳴之聲,故而得名風雷弓。

這是開皇年間,楊堅讓匠作監大匠為楊爽打造的風雷弓,耗時足有三四年時間,由於它是五石強弓,楊集以前無法自如使用,故而一直松弦收藏在王府武庫之中,以免壞了弓體、有損力量。

松弦收藏的目的與樂器同理,需要使用之時,再來馴弓;而所謂的馴弓,就是調節弓弦鬆緊、空弦拉放,使松弦太久的弓重新適應拉力,避免因驟松驟緊,損傷弓體。這張風雪弓在沒有上弦的時候,長約五尺,如今上了弦,弓體縮短為三尺多長,正是最標準的騎弓長度。楊集的力量雖然還沒有達到男人的巔峰時期,但也可以一口氣拉滿二十次左右,固然沒有一直開弓的力量,但用來遠端狙擊敵方大將,卻也足夠了。

除了風雷弓,楊集的透甲烏金槊也是父親遺傳之物,至於槊頭般的麒麟劍,才是量身定做的利器。

名槊、名弓、寶刀、寶馬、明光甲加到一起,也讓楊集的心境、氣質從懶懶散散的親王恢復成一名合格的大隋軍人。

其實楊集心裡還是相當懷念當初的紈絝生活,以前哪怕把權貴子弟打斷手腳也不用負責任,每當面對出現這種事件,他非但不用賠錢,甚至權貴子弟的家長還要低三下四的送禮道歉。可如今,他的級別已經晉升到了和權貴們相提並論的地步,京城之只氾濫成災的紈絝子弟都不陪他玩了。在等待兵部配送物資那幾天,楊集每天帶著薛舉、尉遲恭去平康坊紅燈區瞎逛,希望打幾個紈絝子弟過過癮,萬萬沒想到那些紈絝子弟如同老鼠見到貓一般,變得彷彿比道德聖人還像聖人,紛紛搶著請他吃最好的佳餚、喝最好的美酒;搶著請他聽最動聽的音樂、看最美的妞跳最優美和最火辣的舞姿。

人家一個個都這麼客氣、這麼乖巧懂事,換成是誰,誰都不好意思出手傷人。

美好的紈絝生活,一去不復返。

“公子!那邊好像有一座高山。”問楊集的是魏徵,他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腰間那把廉價的佩劍也已換成一把橫刀,這是楊集給他的禮物,由花紋鋼(烏茲鋼)打造。

泥撅處羅可汗當初把花紋鋼技術當禮物送給了楊集,王府的能工巧匠根據書上記載,成功把花紋鋼研製了出來,而花紋鋼鍛造出來的橫刀刀身呈暗黑色,刀面有細細的明亮條紋,刀刃寒氣森森、鋒利異常,端是殺人放火之必備神器。

楊集順著魏徵所指望去,可以清晰看到黑黝黝的山脈,便說道:“那是南隴山最高峰,我們走到它正前方,南由道便開始平緩向下,到了平地便是秦州所在的隴中平原!你沒問題吧?”

“我能有什麼問題?”魏徵呵呵笑道:“相比士族為王的冀州大地,我更喜歡有教無類的涼州,等我穩定下來,就寫信回家,讓家小也從老家搬來涼州定居。”

“敬之你呢?有什麼決定?”楊集將目光看向了旁邊的凌敬,笑著問道。

凌敬答道:“我和玄成相交多年,都認識雙方父母,到時候讓兩家家小一起過來好了,路上也好有個照應。”

“如此也好!”楊集點了點頭:“依我之見,也不用等什麼安頓了,你倆現在就寫封信,並留下地址。我讓人送回大興,由王府商隊把你們家小接到大興王府,休整好了,再來甘州。這樣也能確保你們的家眷一路無憂,你們以為如何?”

魏徵和凌敬聞言大喜,連忙拱手道:“多謝公子。”

“公子,我也打算把家小接來涼州定居。”旁邊的尉遲恭也說道。

楊集笑道:“你家大業大,可以嗎?”

尉遲恭說道:“我讓他們把家業變賣即可。”

楊集稍微想了一下,向他們三人說道:“我這個涼州大總管也不知能當多久,要是你們貿然把家小搬到甘州,以後還得搬,不如先在大興城落籍,日後看勢來行。當然了,我在甘州的府邸佔地極廣,你們家小若是前來團聚,完全容納得下。”

“還是公子考慮周全,卑職等人草率了。”魏徵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知道薛舉、宋正本的家小也在大興城,家小不但得到王府庇護,他們的子女還在王府私學接受教育,學習條件的不比世家門閥私學差。要是他也可以透過楊集的關係落籍大興城,那麼就是京城人士了,不僅利於後人擴充套件視野、利於後人成才,而且日後探視親人、或是親人前來甘州團聚都很方便。

楊集這個涼州之首,不也是這樣兩頭跑的嗎?

“那就這麼說定了,你們立刻去二號車寫信,然後交給張出塵,她會安排‘人手’送回大興。”楊集這時也開來了兩輛豪華大馬車,倒不是為了享受,而是當作移動辦公室,裡面堆了很多公文、書籍。至於所謂的“人手”,自然是柳如眉和張出塵、慕容弦月掌管的信鷹。

“卑職遵命!”魏徵和凌敬、尉遲恭行了一禮,策馬奔向打著紅色旗幟的二號馬車。

楊集策馬奔向隊伍前方,發現薛舉和李大亮正在爭論著什麼,兩人見楊集過來,一齊躬身施禮道:“參見公子!”

“你們這回又在爭什麼?官渡之戰、還是赤壁之戰?”楊集笑著問道,這兩個男人飽讀兵書、熟知種種經典戰例,在學習兵法之時,各有自己的見解和心得,只要他們有空閒時間,就會湊到一起開辯論會。

“公子這回猜錯了。”李大亮笑著說道:“我倆探討的問題是‘大隋最大之敵是誰’。”

“這是好事啊!”楊集笑著問道:“你們覺得誰的威脅最大?”

李大亮比楊集還小一歲,遠不如薛舉穩重,還有一些年輕氣盛,他搶先說道:“薛兄認為高句麗對大隋威脅最大,可我卻覺得是東/突厥。”

楊集十分喜歡部下們時不時搞出來的辯論會,這種氛圍既能使大家成長,也能為楊集提供許多制訂制度的論點論據。當然最關鍵的還是長期聽著一幫商智商的人辯論,楊集自己也變得聰明瞭一些。所以每當大家沒有好議題的時候,他主動找些課題給他們爭論,並且讓正反雙方在事後寫出辯論心得,權當是秀才科的“策論”,大家各有所得,人人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他笑著問道:“你們是從哪些方面得出的結論?論據和理由又是什麼?”

兩人面面相覷,盡皆說不出話來,其實他倆也只是聊著聊著就聊到了這裡,並沒有進行周詳的事前準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