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856章:蘇威黯然謝幕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56章:蘇威黯然謝幕 (2 / 2)

鑑於楊玄感著實不是搞外交的料子,楊廣索性免去他禮部尚書之職,出任幷州北部的定襄郡太守、定襄總管;督定襄、馬邑、雁門三郡軍事,密切監視東\/突厥一舉一動。

楊玄感當這麼久的禮部尚書,不但錯誤百出,自己也當得十分鬱悶和壓抑,深知自己不是當文官的料子,打架卻是一把好手,楊廣這個任命非常合他心意,雖然屬於是不升反降,但他卻是欣喜若狂,尤其是

“密切監視東\/突厥一舉一動”這一項,更是讓他產生了一種大戰將至的興奮之感。

空出的禮部尚書則是由宇文弼接手。除此以外,楊廣又釋出一系列重大的人事調動——免去長孫成西域使之職,右驍衛將軍升為右驍衛大將軍,出任幷州刺史府司馬、突厥副使;尚書右司郎中骨儀出任饒樂郡太守、總管;延安郡太守屈突通殲滅了劉迦論殘部有功,加封左武候將軍,遷馬邑郡太守和總管;衛尉卿衛玄出任榆林郡太守、總管;檢校右翊衛將軍郭文懿出任雁門郡太守、總管;左備身府將軍趙長文出任安樂郡太守、總管;殿內少監李淵出任朔方郡太守、總管;遼東郡司馬段德操任漠州郡太守、總管;直閣將軍獨孤凌雲出任漁陽郡太守、總管……此番針對邊疆各郡的人事調動,充滿了濃重戰爭氣息,楊廣新任命的人都是武將出身,而且現在身兼軍政兩職,他們一旦上任,隋朝便對北方的東\/突厥形成了一種戰爭施壓。

等楊廣安排好,高熲忍不住問道:“聖人是打算向東\/突厥開戰?”

“不不不,高公您誤會了。”楊廣大搖其頭,意味深長的說道:“啟民可汗乃是我大隋最忠誠的臣子,我大隋焉能向自己的臣民開戰?我只是想讓將軍們驗證一下路況而已,要是突厥人不會修、修不好,將軍們自己帶兵去修。”兵部尚書段文振笑著說道:“聖人,衛王喜歡修路,而且特別會修,他在涼州修的路不但筆直、平坦、寬闊,還不用朝廷出一文錢;如今遼東戰事即將結束。依臣之見,乾脆就讓衛王去‘驗收’好了,順便指點指點啟民可汗。”這話聽得眾臣冷汗直冒,誰都知道楊集是一個惟恐天下不亂、惟恐沒有仗打的人物,要是讓他去

“驗收”御道,戰爭想不發生都難。

“那不行!”東\/突厥楊廣的曠世奇功,要是聽了段文振的餿主意,意外肯定又不出意外的發生,而他的軍功也將飛到九霄雲外、遙不可見,所以他這次死活都不會答應了,他認為只有把楊集死死的定在中樞或涼州,自己這份曠世奇功才比較保險一點點。

看了看臉色慘白、魂不守舍的蘇威一眼,楊廣又向大家說道:“衛王出任至今,沒有過上一天安定的日子,等他打完這場仗,我要讓他好生當這尚書令。”這一回,蘇威總算是安分守己、默不作聲、不再反對!

“是!”段文段也是說說而已,他拱手一禮,正色道:“聖人,東征軍將軍各有封賞,唯獨身為主帥的衛王沒有,這個是不是有些不合適?”

“段卿言之極是!”對於楊集的冊封,楊廣早就想好了,他一正臉色,肅然道:“衛王剛毅果敢、精忠報國,率孤軍連克強敵,加封右光祿大夫、鎮軍大將軍,賞金萬兩、銀五萬兩。”眾人都傻了:“……”楊集的文武散官本來就是右光祿大夫、鎮軍大將軍,因為他在幽州大開殺戒、犯了大忌,故而被降為金光祿大夫、冠軍大將軍,此外還把檢校兵部侍郎、檢校左翊衛上將軍弄丟了。

如今兜兜轉轉一圈,他的文武散官竟然又恢復了過來。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這個輕飄飄的冊封,實在對不住楊集在遼東所立之功。

高熲有些看不下去了,正當他要仗義執言之時,卻叫楊廣又說道:“衛王收復失地、生擒敵酋於遼東,雪我大隋之恥,特封其次子楊明為襄平郡公。”高熲心說這還差不多。

與此同時,他和眾人都聽出了聖人的弦外之音、未盡之‘封’——那就是聖人沒有把後續之功算進來;要是楊集攻克平壤、收復‘薩水浿水’地區的帶方郡,那麼楊集的第三個兒子楊昌極可能也會因為父功受封為郡公。

“聖人英明!”高熲捧了一句,便不再說話。

“聖人!”楊達已然進入尚書左僕射的角色,他拱手道:“衛王向遼東百姓所許下的四大承諾,皆是安民良策,不過衛王也說承諾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做好又是一回事,遼東百姓更是抱著一種半信半疑的心態來看待這四大承諾,要是朝廷失信於民,亦或是不法官員從中牟利,遼東百姓對大隋的反感勢必遠超現在。”

“依老臣之見,安東都護府和各郡的官員目前還遠遠不夠,朝廷在這關鍵時刻應當多派一些官員,爭取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落實修城鎮、修水利、分田地、以工代賑等等民生政策。此外,涼州執行之制最為適合安樂都護府,只因鄯善且末、大湖區、西海都護府迅速安定就是最好證明。但是從履歷上看,大都護楊義臣、副都護韓洪、長史韋津都不熟悉涼州安民之治,老臣以為派個熟悉的人主導遼東政務為佳。”早朝之前,中樞收到了楊集從遼東來的八百里加急:楊集在信上一一說明了遼東諸郡存在的隱憂,以及他無法離開遼東、向南進軍的因由。

同時說安東都護府治下七郡雖然較為偏遠貧窮,但它們既然被大隋收復了,就應該一視同仁,努力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努力扭正百姓觀念。

若是朝廷後續的治理跟不上、導致抱有希望的遼東百姓大失所望,日後的安東都護府必將叛亂不斷,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的同時,也將消耗朝廷大量人力、財力。

這本來也是楊廣召集重臣前來同明殿議事的主要話題,不料經過蘇威一

“鬧”,搞得

“主次不分”了;一聽楊達提起,楊廣立即皺眉道:“涼州安民、治理之制,基本上都是出自衛王之手;論熟悉,沒有人超過他,可他畢竟是尚書令、涼州牧,焉能長期待在遼東?”楊達拱手道:“聖人,老臣說的人選不是衛王,而是隨軍出征的涼州長史楊善會。”楊廣聽得怦然心動,可他想了想,便搖頭道:“楊善會是涼州司馬,此番又立下汗馬功勞,哪怕由他當大都護,那也是降職。他不合適!”吏部尚書牛弘忽然想到一人,他向楊廣拱手一禮,說道:“聖人,楊善會的確不適合,但是涼州還是總管府的時候,陰世師將軍是總管府司馬,涼州之制的形成,有他的一份功勞;以老臣之見,陰將軍可擔任主管政務的副都護。”楊廣也知陰世師是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但是驍果軍創立之時,自己已經降職錄用他了,他此番在遼東立下大功,原本打算把他調回中樞,當個大將軍,要是讓他當安東副都護,覺得有些對不住人。

“若非牛尚書提醒,我差點把陰將軍給忘了。”楊達恍然而笑:“聖人,陰將軍人在遼東,用不著另外派人了。而且遼東不只是治理,還要配合衛王攻收復帶方郡,甚至還可能與新羅和百濟起衝突,陰將軍若是擔任副都護確實是最佳人選之一。若有所顧忌,可調虞世南或王琮,只是他們遠在涼州,不能解遼東百姓之所需。”楊廣無言以對,涼州是大隋日後進軍西域的橋頭堡,戰略地位異常重要,甚至治理得好與不好都與西域戰略息息相關。

楊集之所以放心大膽把涼州丟下不管,靠的就是李靖、楊善會、張定和、虞世南、王琮、劉炫、何妥等人。

大家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哪怕楊集常年不在涼州,他們也能把涼州軍政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他上一次已經弄走了一堆人、還有一堆人去是西海都護府、薛世雄和錢世雄楊義臣等人也走了,這一回他又把何妥給弄來了,要是再把虞世南或王琮調去遼東,楊集這個十分默契、十分完整的

“團隊”極可能支離破碎、轟然坍塌。誠然,楊集是可以再培養人才,但是楊廣自己不想一直留在皇宮、不想一直困在京城啊!

可他又要重臣坐鎮中樞,於是他早就打算把中樞大事丟給楊集和太子楊昭、楊秀了,他認為只要有這三個人坐鎮中樞,自己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巡視四方、四處瞭解百姓之所需、偶爾還能打打異族玩,所以已然被他安排好了的楊集忙都忙不過來,沒有時間去涼州培養人。

若是楊集忙不過來,西域戰略自然也將遙遙無期了。想了半天,楊廣長長的吐了一口氣,無奈的說道:“加封陰世師為右監門府大將軍,出任安東都護府右副都護,主管安東七郡政務。”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