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允熞的請求,是免除大明所有百姓一年的賦稅,老朱不會有任何震驚。
大機率就直接的答應了。
反正現在國庫裡面的錢糧很多,免天下一年賦稅,也算什麼。
但是,免除徭役?
還是永久的?
若不是朱允熞連著說了兩遍,老朱真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大明的百姓,一般是不用服兵役的。
因為當兵打仗是軍戶的事情,與普通百姓沒有啥關係。
但運送糧草,同樣需要徵發百姓。
當然,這隻算很小的一部分。
其他的各類徭役才是大頭。
比如說裡甲正役,即每110戶為一里,一里又分10甲,每甲10戶。
如此一共是一百戶。
多餘的10戶則當甲長,裡面又推舉一人當里長。
他們負責本甲人丁地產事務,協助官府拘捕逃犯,到衙門聽差,上貢物料,負責一般的雜泛開支,比如祭祀,營造,宴饗等等。
均徭則是各級衙門差派的經常性差役,有力差,銀差之別。
而雜役非經常性的,臨時的地方性差役。
從砍薪,抬柴,修路,修河,築城,運料乃至庫子,門子,皂隸,鋪兵,驛夫……
總而言之,這時候的官府,有編制的人員,非常少。
而其他沒有編制的人員,都是徵召而來的服徭役的人員。
國家是不發工資的。
不僅要做工,還要自己準備糧食。
在服役期間,因各種原因而死的,官府一概不負責任。
話說回來。
有些相對好的職位,往往能混得一份工錢。
比如說皂隸之類的。
按定製,這類崗位是可以領錢的。
這是為了人員穩定性。
因為發錢,一般的老百姓也搶不到。
而更多的徭役,則是沒有一毛錢的,吃都要吃自己的。
平時偶爾徵發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