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獨斷江山>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六十四章:回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六十四章:回國 (2 / 7)

這些都好辦,難辦的是,接下來的仗,怎麼打?

馬匪士氣大振,東路的馬匪做出北渡黃河的姿態,一旦渡過黃河,隨時可能進犯河北,京畿重地即在馬匪威脅之下。朝廷已調兵遣將,嚴密監視。但如果馬匪北犯,直隸的兵能不能擋得住,實話說,一點把握也沒有。

加上西路的馬匪已竄入山西境內,如果由得馬匪繼續西向,抵近山西、陝西交界地區,胡柏草部兩面受敵,一旦支撐不住,馬匪和羌人合流,西北必全域性糜爛。西北如果淪陷,逆賊們合而東謀,東路的馬匪接應,中原遍地烽火,而且地近京畿,其禍不可測,甚至過於洪、楊!

原先打的如意算盤,是曾繼堯搭誠郡王,剛柔相濟,庶幾可在龍武軍回國之前穩住這架傾斜的“馬車”。結果這兩人,一個還沒有上車,一個已經翻車,而龍武軍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回國!

兩宮和中樞眼中出火,頭上冒煙,東太后又流下了眼淚,這一次不是為了誠郡王,而是憂慮形勢。

中樞全班大駭,主憂臣辱,為臣者不能紓主上厪慮,包括齊王在內,都羞慚無地,跪倒匍匐請罪。

但這並不能解決問題,現在也不是互相埋怨的時候,李念凝還拿捏得住,溫言撫慰了幾句,“總要議計出一個妥當的對策來!”

曾繼堯是指望不上的了。李念凝、齊王都看了出來,曾繼堯盈滿自抑,加上勳名已足,心力已衰,是真不想再打仗了,硬逼著他上陣也未必能打好,強扭的瓜不甜。

國內能堪一方之任的人還有兩個,一個肖棕樘,一個李紀德。肖棕樘現在建州剿匪,雖然節節勝利,但畢竟尚未競全功,現在將他北調,閩浙的匪情一定死灰復燃。

就剩下一個李紀德了。

可是李紀德哼哼唧唧,和他的老師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紀德回奏,“新軍疲憊,久疏陣仗,倉促之間,難堪大用”,而且,“子藥不齊,馬匹不備”,反正要好好操練,而這些,都需要時間。

他倒也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李紀德下了手札,調了一支偏軍北山。希望可以此向朝廷交差。

兩宮太后、中樞諸公個個度日如年,正待峻詞督促,但是這時候秦禝的一封摺子送到了宮中,秦禝表示,他即日就啟程回國,帶軍平叛。

東太后又當著中樞們的面流下了眼淚,但這一次下面的臣子們不必謝罪,因為這是喜悅的淚水。秦禝的摺子還有一個附片。也非常重要,“略陳剿滅馬匪二三事”。

秦禝如今帶軍在異國為大夏宣揚國威,但想的第一件事,卻是國內的主上之憂。君臣都不勝唏噓,東太后反覆感嘆:“難為他,難為他!”

李念凝心中火熱:我怎麼會遇上這樣一個男人?

就這份附片的具體內容,兩宮和中樞認真研議了很久。

以前朝廷剿滅馬匪的章程,無非兩個字,一個“追”,一個“堵”。這個方略,秦禝是不贊成的。馬匪飄忽,一味地追,是追不上的;而敵主動,我被動,敵人的動作又快,也是堵不勝堵。

秦禝以為,應改為一個“趕”字,一個“圍”字。

所謂“趕”,不求也不必追上馬匪,而是將馬匪驅向預設的地區;所謂“圍”,是提前預設兵力,馬匪進入該地區後,四面合圍,聚而殲之。

這個地區的選擇,要非常講究。最好四面有山、河、海這種天然的地理障礙,馬匪進去了,就很難騰挪。

秦禝建議,以山東一帶為首選。

這個地區,北面是大海,西面是防衛森嚴的黃河,南面是高拔險峻的山脈,東南呢,有一條彌河攔阻,是天造地設的“口袋”。

如何將馬匪趕進這個“口袋”呢?

秦禝認為,馬匪說是流竄數省,但以現在的情勢,江蘇有龍武軍,馬匪是進不去的;

於是,就剩下河南和山東了。

秦禝認為,馬匪到處流竄,說到底兩字,“沒飯吃了”而已。就是說,哪裡有吃的馬匪去哪裡。

因此,“辦流寇以堅壁清野為上策”。

秦禝在附片中說,“馬匪沿途擄獲騾馬,每人二三騎,隨地擄添,狂竄無所愛惜,官軍不能也。又彼可隨地擄糧,我須隨地購糧;勞逸飢飽,皆不相及。今欲絕賊糧,斷賊馬,惟趕緊堅築堡寨,若十里一寨,賊至無所掠食,其計漸窮,或可剋期撲滅。”

具體操作:河南全境堅壁清野,山東則暫緩;官軍北上壓迫,然後“防守黃運,蹙賊海東”,就是說,到時候只有山東一帶才有吃的,就算馬匪知道這酒有毒,也得喝下去。何況,他們還多半看不出這是一杯鴆酒。

至於東路和西路馬匪的關係,秦禝認為,東路的馬匪是馬匪的主力,剿滅馬匪必須先東後西,這個次序不能亂。西邊重點還是羌亂,如果西路的馬匪竄入山西,官軍要做的是斷絕二者的聯絡,而不能把精力花在追著西路的馬匪的屁股跑上面。

待東路的馬匪剿平,西路的馬匪再怎麼折騰、甚至和羌亂合流,都沒有用了。

這是一篇嶄新的大戰略,誠郡王的陣亡間接證明了這個戰略的正確性。東太后還是懵懂,只覺得有道理,道理在哪兒,說不大上來;李念凝和齊王、賈旭、彭睿孞幾個,卻是心潮起伏:真是“撥開雲霧見月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