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獨斷江山>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五十二章:進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五十二章:進宮 (3 / 5)

“那就好。”自古為人主者,總是喜歡聽好訊息的,李念凝亦不能例外,聽了秦禝的話,心中喜慰,微微點了點頭,接著問下一件事。

“從江寧回來的人,只有你。”她用輕描淡寫的口吻說道,“不知道當初江寧城裡,究竟是個什麼情形啊?”

本來按照朝廷的意思,偽隋帝等隋匪頭子,是要送到京城,獻俘闕下的,然而不等朝命到達,兩個人便被殺在了老軍大營之外的法場上。而偽勇王的供詞,也被大塗大抹了一番之後,才呈送朝廷——曾繼堯用的理由是,供詞之中,“多有大不敬語”,不得不劃了去。

這個理由很堂皇,沒辦法指責他什麼,但京中大老,多有疑問,認為這是曾繼堯在替他那個弟弟曾繼全,遮掩洗劫江寧的真相。

現在李念凝太后這一句話問出來,仿若無心,秦禝卻知道,內中有很深的含義。對於偽勇王的死,他聽到過一個說法,偽勇王本有降意,但底下幕僚的一句話,讓曾繼堯終於下決心動手——“此賊甚狡,不宜使入都”。

這話的意思,自然是死人不會開口,江寧的詳情,朝廷也就無從得知。既然如此,老軍洗掠江寧城的“盛況”,自然也決不能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

“臣在江寧,一直是駐節索墅,提調本部兵馬做外圍的兜截,因此不曾進城。”秦禝的話,滴水不漏,“破城之後,共俘獲逃竄的隋匪兩千零七十三個,於東、南兩方向,自信無一走脫。檢獲財物折銀三十八萬兩,依照前例,擬以三成解交戶部,又接上諭,著不必解京,撥歸藩庫以充兵費,臣還沒有謝恩。”

這一番話,聽上去官樣文章而已,平平無奇。可是李念凝垂簾聽政兩年。這位二十出頭的少婦,心機已歷練得愈發深沉。略一思索,便從秦禝的話裡面,聽出了兩層意思。

一個是曾繼全的大軍,攻破江寧之後,心思沒有用在把城圍好上面,不然又怎麼會逃出來兩千多隋匪?更不要說連偽勇王這樣的巨賊都逃了出來。

另一個是,這兩千多人身上,一共只搜到了三十八萬兩的金銀財寶。也就是說,江寧城內如果真有金山銀山,那就並沒有被這些匆忙逃出的隋匪所帶走。

既然聽懂了,就不必再多說什麼,於是點點頭,先把這一個話題放下,轉而問新政。

“你在江蘇藉助南越人的商會。把軍務上的事情,辦的很得其力。”李念凝的聲音,轉為柔和,“上一次,我們倒是錯怪你了。”

“臣不敢當!”太后於殿堂之上說這樣的話,為臣者當然只有做惶恐的表示。

“那麼別的國家呢?”

“臣下以為,周邊諸國也不一定是一條心。對我們夏國的心思的也各不相同。可以加以利用。”

“你是說,這些入裡面,也分好壞?”

“太后聖明!各國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之間勾心鬥角的事兒,也多得很。”

李念凝沉吟道,“不過說到底,都是外人,還能真心向著咱們麼?”

“是不是真心,臣不敢說,不過依著臣的一點小見識,只要不讓外人合而謀我,就是好的。”

這些話給李念凝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覺得如果能把外人“分而治之”,那倒真是好得很,總比讓外人“合而謀我”要強。

話說到這裡,已經用去了不少時候。從儀制上來說,凡是陛見的大臣,幾乎沒有能奏對這麼長時間的,連中樞大臣的起,都往後押了。李念凝雖然心有未足,然而掂量了一下,他離京之前,也還有一次請訓的機會,於是看了看東太后,還是先下了一個結語。

“今天的這些話,你跟齊王也好好說說。你這一回上京,江蘇的軍務政務,有什麼要辦的事情,跟齊王商量好了,就隨時寫摺子上來。如今的旗員裡頭,你算出色的,現在官兒做大了,凡事總要實心盡力,千萬不要學那幫宗室大爺的脾氣!”

“臣遵旨。”

說完這句,見李念凝和東太后俱都無話,知道到了跪安的時候,於是行禮退出。他知道接下來是該叫中樞大臣的起,因此也不必再到中樞處去見齊王,反正昨天已經往他的王府裡通報過了,靜等他召見就是。

出了宮,還是先回江蘇行館,一路上在轎子裡把方才奏對的情形回顧一遍,覺得沒有什麼紕漏,這才放下心,想下一步的事情。

到了行館門口,才下了轎子,就見門邊侍立的一位武官搶上來,跪倒請安。秦禝這才回到自己屋裡,先把幾個長隨叫過來,取出禮單,一家家分派。尤其是要進給宮裡的東西,哪些是該點交內府的,哪些是要跟李孝忠接頭的,交待得特別仔細。

等到都分派好了,長隨們便紛紛去帶車裝貨,要分門別戶地送東西去了。秦禝舒一口氣,把李銘鼎叫進來了。

“李先生,奏銷軍費的事情,你看該怎麼辦?”

這回返京,他只帶了兩名幕友,褚玉亮是替他辦筆墨的,李銘鼎則在戶部待過六年,因此特意帶他來,負責報銷這一塊事務。

“管部的羅大人那裡,自然要請秦帥先去打一個招呼。”李銘鼎說道,“至於部裡的那班人,歸我來接頭。”

“羅大人那裡自然是要去的,我也熟。”秦禝看著李銘鼎說,“只是不知道,該把話說到什麼份上。”

“點到即止就可以了,羅大人心裡有數得很。”李銘鼎小聲說,“不過我也提醒秦帥一句,羅大人就算跟秦帥不是老交情,可是他管部多年,裡頭的規矩門道,心裡都明鏡似的。他是最曉得人情的人,即使跟底下有所交待,也不肯全斷了那班人的財路。”

李銘鼎所說的,是戶部的一樁弊端,凡是統兵大員報辦軍費,那都是戶部官員發財的好機會,非得好好勒掯一個數出來,不然決不能讓你輕鬆過關。

“嗯,那幫黑心眼子的官兒,我也素知的。這兩年龍武軍打了不少勝仗,他們不定以為我掙了多大一座金山銀山呢。”秦禝笑著說道,“李先生,這件事是你全權,總之一切都重重拜託。”

“秦帥放心,我好歹在部裡待過六年,他們那些把戲,我也‘門兒清’。”李銘鼎也笑了,“我就一個宗旨——讓他們餓不死,卻也別想吃飽了。”

這個宗旨,秦禝很滿意,等到李銘鼎辭出去,秦禝自己在屋裡盤算了一會,覺得諸事妥當,這才揚聲喊道:“吳椋——”

“在!”吳椋從大堂跑過來,“爺,您吩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