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獨斷江山>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三十九章:各有心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三十九章:各有心計 (2 / 4)

秦禝心說,踢給李紀德的皮球,現在又被踢回來了。等到把人提進大帳來一看,果然是神情委頓,背上血跡宛然,見得李紀德的這頓軍棍,打得不輕。

秦禝看著垂頭喪氣跪在面前的李勳祿,心中的滋味,一時有些複雜。

青浦城之失,龍武軍的兵士被俘為隋匪軍處決,都是肇始於他離城輕出,又因貪圖防地而隱匿不報的緣故。可是如今的他勳官雖高於李紀德不少,但是在職官上畢竟只是蘇州長史,是李紀德的下屬,既然上官都只是打了一頓軍棍,自己作為下官總不好撫了李紀德的臉面,加上現在依然有劉勁寬作為籌碼,龍武軍和新軍現下還是合作關係。這樣一想,心中對他的怒氣總算平復了不少,擺擺手道:“給他鬆綁。”

秦禝的親兵替他將身上的索子解了,李勳祿磕了一個頭,沒敢言聲,仍是伏在地上,等秦禝的發落。

“李勳祿,”秦禝平靜地說,“你可知道,今天你為什麼要跪在這裡?”

李勳祿抬起頭,卻隨即又垂下頭去,答道:“卑職知道。卑職丟了青浦,罪過很大,請大帥處罰!”

“論打仗,總歸是有勝有敗,可是再怎麼樣,也不能自作聰明,自以為是,自作主張,自行其是!”秦禝不倫不類地發作了一通,才不緊不慢地問出來一句:“你說你知罪,請我處罰。你倒給我說說看,按照軍律,該當如何處罰啊?”

李勳祿的心裡一緊,嚅囁半晌,咬著牙說道:“當……當斬!”

秦禝正是要逼他說出來這句話。李勳祿是新軍大將,李紀德的嫡系,自己當然不可能殺了他,但若說是糊里糊塗地輕輕放過,那也不肯。明確了罪名,一來是要讓他知道,自己算是放了他一馬,二來也要讓龍武軍的將領明白,這樣的行為,乃是死罪,決不可犯同樣的錯誤。

“刺史大人的這頓軍棍,算是救了你,既然你已經知道厲害,今天我不殺你。”秦禝淡淡地說,“我知道你很能打仗,這回在嘉定,也立了功,不過光是能打仗,也還不夠,得要把心中那個自大的意思去除了才行。這些事,有李大人在,也輪不到我來教訓你,只希望你從今以後,記得這個教訓,好自為之。”

“是,謝謝大帥開恩!”

“我也沒什麼恩給你。”秦禝乾巴巴地說,“我龍武軍的弟兄是為了幫你守青浦,才叫隋匪抓了去,若是人回不來,我再找李大人討說法。”

“……是。”

等到親兵把李勳祿扶了出去,大帳中的氣氛才活絡了一點。秦禝向沈繼軒搖搖頭,笑道:“李紀德真是老謀深算,明知我不會拿李勳祿怎麼樣,偏偏來演一出負荊請罪,就算把這件事揭過去了。”

話是這麼說,不過這件事以這樣的方式處理,倒是最好的——因為好歹還有個“負荊”,既不讓兩軍之間生出大的齟齬,又把秦禝的面子維護住了。

“李紀德當有此舉。”沈繼軒接著秦禝的話說,“雖然說都是為了國家辦事。可這次他能守住嘉定。實在是得了咱們的大力。且不說秦帥揮師擊潰了黃三才和唐冼榷。單說給了他救援,就幫了他多大的忙?現在就是不知道,蘇州的勇王會拿劉勁寬的信怎麼看。”

說曹操,曹操就到。秦禝還沒來得及答話,吳椋已經匆匆從帳外走了進來,興奮之色溢於言表。

“爺,蘇州來人了,一共三個。領頭的是偽隋勇王手下的一個幕僚,說是持了勇王的書信,來換人的!”

“哦?”秦禝霍地站起身,“人在哪裡?”

“張曠派了一隊騎兵,從青浦送過來的,此刻正在營外候命。”

“傳他進來!”

換人的事情,就此定局,龍武軍以黃三才、劉勁寬、周文嘉等一十四人,交換關押在蘇州的趙定國和那營官。

換人的地點。定在鄺山湖旁的一條水道上。到了第四天,雙方按照約好的章程。各帶一千人,在兩岸列陣。岸邊亦各自泊靠著一隻船,作為接人的載具。

列陣的雙方,都要爭面子。隋匪軍一方,派出的是勇王的侍衛親軍,一個個虎背熊腰,神情彪悍,在河邊列成十數排,氣勢迫人。

龍武軍的一方,則是由梁熄統帶的第一團中,派出的兩營精銳,在河邊分列成兩個方陣,一般的衣甲鮮明,軍容齊整,身材上雖然高矮不一,不像對岸的那樣有整齊,但是所散發出的騰騰殺氣,就是隔著河,也能讓勇王的親軍感受到!

“就這?我還以為勇王的親軍能有多強。”負手立在最前面的張曠,臉上露出一絲不屑,小聲對身邊的沈繼軒說,“人高馬大就自以為了不起!若不是有這條河,我就滅了他們。”

沈繼軒微微一笑,沒有接話,等到對面把人推了出來,他便上了船,要親自過去驗人接收了。

船到對岸,搭起了跳板。沈繼軒甫一下船,便即動容,抱拳一拱:“遠初,你受苦了!”

面前的一人,正是趙定國,字遠初,中等身材,面色憔悴之中仍有一份剛強,只是看得出虛弱得很,要由幾個人攙扶著,才能艱難的行走一望可知很受了不少苦。

趙定國跟沈繼軒相識,此刻卻只是點頭為禮,沒有言聲,在旁人的攙扶之下,一瘸一拐地艱難行過了跳板。上了船,仍不肯坐下,硬挺著立在甲板之上。

“想不到今天是你來接我。”直到兩邊交換完成,返回的時候,趙定國的臉上才現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那位秦大帥,可是還在泗涇麼?”

“秦帥的行營,昨天已經回申城了,他此刻正在衙門之中等你。”

秦禝從泗涇回了申城,李紀德也從嘉定回了申城,兩人在城西的刺史衙門中見面,密談了許久。

要談的事情很多,不過最重要的兩件,一個是對這一次戰役的奏報,一個是未來兩軍協同作戰的計劃。

李紀德先把奏摺的底稿拿出來,請秦禝過目,並且很客氣地請他“斧正”。秦禝仔細看過,見摺子上所說的內容,大致公允,把龍武軍的功勞寫得足夠,青浦之失的經過,也沒有諱言,這讓他很滿意。而新軍在太倉府的大敗,雖不免有所矯飾,但事不關己,他當然不會說什麼。

至於文字,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水平,是挑不出什麼毛病的,斧正更是談不上。於是就藏拙,說聲“高明之至”,不做一字更動,還給了李紀德。畢竟等到把趙定國一干人換回來之後,還得寫專門的附片來奏明,因此有什麼事,到時候再說也不遲。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