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德國,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簽訂了《布達佩斯和約》,匈牙利割讓整個特蘭西瓦尼亞公國、三分之二的巴納特邊防州、以及北喀爾巴阡山麓下的馬拉穆列什地區分給羅馬尼亞王國,其總面積為103093平方公里,甚至大於匈牙利王國剩下的領土(92963平方公里。
更重要的是,這片土地的居民為525.7萬,其中165.8萬是講匈牙利語的馬扎爾人和塞克勒人。
羅馬尼亞獲得這片土地之後,不僅領土面積迎來暴增,人口數字也迎來了大幅度增長。
當然,佔領這些地區非常容易,如何有效的管理這些地區,並且將其進行本土化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無法本土化這些地區,可能在未來的某段時間內,特蘭西瓦尼亞仍然會超出羅馬尼亞的控制。
被分割之後的匈牙利王國就只剩下很小一部分,不過好訊息是,匈牙利能夠繼續作為獨立國家存在,而不是像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那樣,直接被德國人吞併。
但其實也很好理解。奧地利帝國的三塊土地都擁有大量的德意志人,德國人吞併他們沒有任何負擔,反而還能加強自己的實力。
但匈牙利不同。匈牙利的歷史同樣深厚,想要同化匈牙利人非常困難,而且有些沒有必要。
如果保留匈牙利作為獨立存在,匈牙利反而能夠成為抵抗南斯拉夫的最前線。
這樣一來,匈牙利僅剩的數百萬人口也能被利用起來,武裝出一支數十萬的軍隊。
雖然這麼做對匈牙利來說有些殘忍,但國家之間的較量和戰爭本身就是殘忍的,匈牙利作為其中弱小的一方,在不敢反抗的前提下,也只能被迫接受這種殘忍。
匈牙利的迅速滅亡看的讓人目瞪口呆。英法就算想要救援,也根本無法在這短短几天時間內調動軍隊。
從這方面來看,已經能夠證明目前的德國軍隊的強大。在面對這些小國家的時候,德國軍隊能夠發揮出更加強大的戰鬥力,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根本無力抵抗的想法。
除了領土上的變動之外,匈牙利政府也基本上來了一次大換血。內閣政府全部更換為親德的官員,軍隊的將領也全部重用那些年輕比較激進的軍官。
然後,匈牙利還剩下十萬的軍隊也就成了德國人手中最好的武器。
在匈牙利的變動發生短短几天之後,德國人對於南斯拉夫的進攻就已經開始。
這次的進攻除了德意和羅馬尼亞三方軍隊之外,還有著匈牙利軍隊的加入。
雖然參與進攻的匈牙利軍隊只有幾萬人,但也畢竟是拿著武器的正規軍隊,需要南斯拉夫同樣付出幾萬人來防備。
巴爾幹半島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戰役位於斯洛維尼亞地區,參戰方一共有五個,分別是德國,義大利和匈牙利以及英國和南斯拉夫。
義大利人派出了超過30萬軍隊,圍攻南斯拉夫的盧布林雅那。這裡有著同樣30萬規模的英國軍隊,再加上少量南斯拉夫軍隊,打的倒是有來有回。
而在北面的馬裡博爾,就是單純的德國軍隊和南斯拉夫軍隊的較量了。
德國出動了兩個集團軍40多萬軍隊的兵力,南斯拉夫這邊的軍隊人數只有30萬人。
雖然在人數方面處於劣勢,但南斯拉夫盟國的支援也已經在路上了。
阿爾巴尼亞的三個步兵師,正在透過南斯拉夫境內的鐵路趕往馬裡博爾。
如果順利的話,這接近五萬人的兵力很有可能會在一週後抵達。
同樣的,英國從印度調來的一個殖民地集團軍和埃及的幾個步兵師已經在埃及整備。
只要南斯拉夫能夠拖住德國軍隊半個月的時間,這些軍隊就能在南斯拉夫登陸,並且加入防禦戰。
作為巴爾幹地區最大的國家之一,南斯拉夫所面臨的壓力絕對是巴爾幹國家中最大的。
畢竟南斯拉夫已經和德國,義大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以及匈牙利接壤,這也代表著南斯拉夫的邊境線隨時有可能遭到這些國家的襲擊。
最新成為巴爾幹土地面積最大國家的羅馬尼亞,此時的情況相較於南斯拉夫來說就要好上很多了。
羅馬尼亞的鄰國同樣有俄國,德國,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南斯拉夫這五個,但其中只有南斯拉夫是自己的敵人,俄國雖然強大,但此時並未參加這場戰爭。
只需要面對來自南斯拉夫的壓力,這對羅馬尼亞來說自然比較輕鬆。而且羅馬尼亞距離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最近,在德意已經牽制大量南斯拉夫軍隊的情況下,羅馬尼亞很有可能成為那個率先攻破貝爾格萊德的國家。
雖然巴爾幹半島的局勢看起來比較危險,但南斯拉夫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德國軍隊看起來強大,但他們所鋪下的攤子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