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地中海三國對德國軍隊嚴陣以待的時候,讓人驚訝的事情發生了,德國軍隊並沒有率先進攻南斯拉夫,而是趁著攻克維也納的契機,直接南下匈牙利。
是的,德國人居然對匈牙利不宣而戰了。
不過想想也並不讓人驚訝,德國不宣而戰的國家已經很多,倒也不差匈牙利這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匈牙利目前的面積還是很大的,幾乎佔據了整個匈牙利平原,還有羅馬尼亞心心念唸的特蘭西瓦尼亞。
從這一點上,也能夠看出德國人進攻匈牙利的目的,那就是將羅馬尼亞牢牢的綁在自己的戰車上。
為什麼德國會如此重視羅馬尼亞這個巴爾幹小國家呢?
因為羅馬尼亞有德國急缺的石油資源,這對德國和義大利來說,絕對是無可替代的寶貴財富。
畢竟德國本土和義大利本土都沒有足夠的石油儲量,而目前對戰爭非常重要的裝甲部隊和空軍,他們的出動每時每刻都需要大量的燃油。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燃油的戰略儲備決定著戰爭的動向。如果沒有羅馬尼亞的石油的話,德國和義大利的石油儲備也支撐不了多長時間。
沒有石油,坦克和飛機都只是無用的鐵架子。這一點也是同盟國領先協約國的原因,同盟國所佔據的擁有大量石油儲備的地區多不勝數,其中還包含中東這個石油儲量相當發達的地區。
很明顯,德國進攻匈牙利是和羅馬尼亞有著提前計劃的。在德國軍隊出現在匈牙利境內的那一刻,羅馬尼亞軍隊也浩浩蕩蕩的西進,並且迅速包圍了匈牙利的邊境城市布拉索夫。
布拉索夫不僅是匈牙利最東部的城市,整個特蘭西瓦尼亞抵抗羅馬尼亞軍隊的最前線。
一旦布拉索夫失守,對匈牙利來說,那就是十足的災難了。
當然,更大的災難已經降臨,布拉索夫的安危一時之間倒也沒有那麼重要。
德國軍隊再次發揮了自己強大的戰鬥力,在匈牙利境內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僅用兩天的時間就抵達了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
對匈牙利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作為戰爭的中立國家,匈牙利雖然也擴張了自己的軍隊規模,但並沒有進行戰爭動員。
在戰爭突然爆發之後,匈牙利再想要動員也來不及了。
人口只有1000多萬的匈牙利,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聚集上百萬的軍隊。
而匈牙利目前所面臨的,除了德國的兩個集團軍之外,還有羅馬尼亞高達30萬的軍隊。
這樣的敵人規模別說是現在的匈牙利了,哪怕是奧匈帝國時期的匈牙利,也根本沒有辦法應對。
畢竟對於這個悲催苦難的國家來說,在一戰以後,匈牙利已經遭到太大的削弱了。
奧匈帝國時期完整的匈牙利可是,擁有32.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超過2000萬的人口,在列強級別的奧匈帝國國內也是非常有話語權的邦國。
甚至奧地利帝國變成二元制奧匈帝國的原因,也正是匈牙利的強大和富庶。
在戰爭爆發之前,匈牙利的軍隊人數大約為14萬人,這還是二戰爆發後匈牙利擴軍2個步兵師的結果。
這14萬軍隊零散的分佈在整個匈牙利,保衛首都布達佩斯的軍隊只有2個步兵師。
雖然在德國突襲匈牙利之後,匈牙利就嘗試著在首都布達佩斯和其他地區緊急動員,但效果很差。
兩天時間,響應動員的只有幾千人,連一個步兵師也湊不齊。
指望著這兩個半師,其中的半個師還是沒有任何戰鬥力的新兵去守住布達佩斯,簡直無異於痴人說夢。
結果也很明顯了,德國軍隊包圍布達佩斯之後,先是猛烈進攻了一段時間,隨後開始在布達佩斯大量散佈勸降書。
德國承諾會保留匈牙利政府,在建立相通理念政府的前提下,讓匈牙利保留自主行政權。
結果也很明顯了,匈牙利在抵抗了幾天之後,直接宣佈投降,並且接受了德國人的意見。
1936年12月4日,德國軍隊浩浩蕩蕩的進入布達佩斯,這座古老的城市時隔多年,再次被敵人佔領。
僅僅一天後,羅馬尼亞軍隊也順利攻克了波拉索夫。大量的羅馬尼亞軍隊湧入特蘭西瓦尼亞,並且朝著中部城市克魯日前進。
12月7日,德國,羅馬尼亞和匈牙利展開了三國會談,商議對於匈牙利政府的處置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