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義大利軍隊也可以騰出手來,對法國和南斯拉夫產生更大的威脅。
這一下讓巴爾幹的局勢變得更加混亂,巴爾幹三國不僅要對抗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甚至還要對抗德國和義大利。
局勢的變動讓英法徹底坐不住了。
11月27日,英國從利比亞和埃及調動了30萬軍隊北上,試圖支援希臘和南斯拉夫。
法國雖然沒有支援巴爾幹國家的動向,但卻也從非洲殖民地調動了大約20萬軍隊。
英國的30萬軍隊直接前往了南斯拉夫,預計在斯普利特集結,隨後北上前往盧布林雅那。
盧布林雅那是南斯拉夫西北部的城市,再往西就是義大利人的土地。這裡不僅能夠防備義大利,同樣也能防備德國軍隊南下。
很明顯,英國人也在擔心,如果大量德國軍隊南下的話,可能會對南斯拉夫造成過大的衝擊。
如果讓德國軍隊掌握了南斯拉夫的秩序,英法在這場戰爭中戰勝的希望也將更加渺茫。
特別是德國吞併了整個奧地利帝國之後,德國的人口和工業會變得更加強大,這對英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奧地利除了人口之外,也擁有相當不錯的礦產資源。這些礦產資源對目前資源貧乏的德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助力,這可能會幫助德國人重新整頓軍備,並且加快軍工業的發展速度。
為了阻攔德國人,英國人也算豁出去了。
在巴爾幹方向,英國人用半個月的時間,調集了超過2000架飛機。
在接下來的一週時間裡,這2000多架飛機對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展開了大轟炸,轟炸的主要目標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廠和礦產。
這下英國人也顧不得會不會誤傷奧地利人了,反正奧地利已經被德國吞併,奧地利人的傷亡已經成了一件小事。
如果無法破壞德國的工業生產,讓德國繼續肆無忌憚的對南斯拉夫發動進攻的,英法辛辛苦苦開闢的巴爾幹戰場也將成為一個笑話。
英國對德國重要設施接連不斷的轟炸,自然引起了德國政府和首相的憤怒。
隨著德國首相的一聲令下,大量的德國飛機開始起飛,懷著復仇的目的,對英國本土也展開了大轟炸。
因為英德雙方暫時都威脅不了對方的本土,導致目前的空戰幾乎成了雙方交火的唯一手段。
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空戰,也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英國和德國民眾的關注。
雖然空中大戰的結局代表不了最終戰爭的結局,但誰也不能否認,英德雙方誰能夠佔據空中的優勢,這場戰爭的勝算也會更大。
而且,除了爭那一點點勝算之外,英德之間的大空戰,也更像是兩國之間的互相報復和發洩。
不過好訊息是,英國在工業生產速度方面,是要遠遠領先德國的。
因為英國不僅有著自己本土工業的幫助,而有著美洲各國家的工業,以及澳大拉西亞工業的幫助。
而德國,他們只能憑藉著自己的工業進行生產,義大利的工業本來就不強,能夠滿足國內的軍工需要就已經很不錯了。
甚至在大部分時候,德國的軍工業生產還要照顧義大利,幫助義大利生產一部分武器裝備。
雖然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出差距,但長久以來,英法澳同盟國的飛機數量,將會遠遠超過德意協約國的飛機數量。
目前德意兩國的飛機數量大約有7000架,而英法澳三國的飛機數量就已經超過9000架。
德國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英國空軍,他們所面臨的將會是更加強大的同盟國空軍。
44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援!
日萬第4/10天,今日已更44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