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其中,受到英法澳三國支援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希臘,明顯擁有更多的空軍。
特別是南斯拉夫,因為面臨三線作戰的原因,在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幫助下,目前已經擁有超過700架飛機。
當然,這700架飛機有著很大的水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目前比較主流的飛機,剩下的都是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淘汰的產品。
但好歹也是700架飛機,並且這些飛機的穩定性都經過了考驗,只不過在火力和速度方面落後而已。
用在戰場上,特別是針對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這樣飛機數量比較少的國家,大規模的空軍還是很有成效的。
南斯拉夫動用飛機的第一場戰役,其實就是對保加利亞的空襲。而空襲的第一目標,自然就是距離邊境十分接近,並且對保加利亞來說十分重要的首都索非亞了。
首都和邊境線相隔幾十公里,這在巴爾幹國家中也並不罕見。
畢竟巴爾幹國家的土地面積都不大,目前最大的巴爾幹國家是南斯拉夫,而南斯拉夫是由多個國家合併而來的。
哪怕如此,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萊德距離羅馬尼亞也不過幾十公里的距離。而羅馬尼亞的首都布加勒斯特距離保加利亞同樣幾十公里的距離。
同理,阿爾巴尼亞的首都地拉那,距離南斯拉夫也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
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希臘了,希臘的首都位於國家的南部,而希臘本來就是巴爾幹半島最南部的國家,這也讓首都雅典遠離巴爾幹諸國。
但話說回來,雅典是一個沿海城市,並且和土耳其隔海相望。在巴爾幹諸國的首都中,雅典反而並不是最安全的那一個。
巴爾幹三國中,南斯拉夫擁有超過700架飛機,是擁有飛機數量最多的國家。
希臘僅次於南斯拉夫,同樣也擁有超過500架飛機。這500架飛機有大半來自英國,畢竟希臘和英國的關係還是比較友好的。
數量最少的就是阿爾巴尼亞了。沒辦法,阿爾巴尼亞本來就是個小國,再加上領土,要麼沿海,要麼被南斯拉夫和希臘包圍,也沒有裝備太多空軍的必要。
南斯拉夫的空軍只有不到100架飛機,這樣的數量放眼整個巴爾幹國家,都絕對是最少的了。
但三個國家加起來,巴爾幹三國仍然擁有超過1300架飛機,這樣的飛機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再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保加利亞的軍工行業遭受了太大的限制,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家,保加利亞的飛機數量一直是巴爾幹國家中墊底的存在,哪怕是現在也不過只有100多架出頭。
羅馬尼亞雖然好一點,但也好不到哪裡去。整個羅馬尼亞加上德國的援助,也只是勉強湊齊了400架飛機,飛機數量遠遠落後於南斯拉夫。
但好訊息是,參加這場戰爭的除了巴爾幹國家之外,還有著身為列強的義大利。
義大利目前的飛機總量已經突破3000架,雖然有相當一部分飛機要用在其他地方,但拿出接近1000架飛機打這場戰爭還是沒問題的。
不過英法也不是沒有應對的手段。為了幫助巴爾幹三國,英國特意加強了對地中海的巡邏,甚至多次光顧亞德里亞海。
本來英法還在為巴爾幹三國的參戰鬆了一口氣,但讓英法沒想到的是,奧地利在堅守了幾個月之後,終究還是沒能抵抗住德國和義大利的聯合進攻。
1936年11月15日,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被德國軍隊攻破,超過20萬奧地利士兵被德國俘虜。
經過漫長的戰爭之後,奧地利政府所控制的城市只有兩座,均位於奧地利的南部,分別是克拉根福和格拉茨。
這兩座城市能夠保住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位於和南斯拉夫的邊境,這裡有著一部分南斯拉夫軍隊駐紮,可以隨時幫助奧地利。
11月16日,數十萬德國軍隊南下,將格拉茨團團包圍。
11月17日,克拉根福也沒有逃脫德國人的魔爪,被大量的德國軍隊包圍,奧地利的領土除了這兩座城市之外,基本全部被德國軍隊佔領。
1936年11月21日,經過多天的商談之後,在德國媒體的見證之下,奧地利政府宣佈對德國投降,並且解散了自己的所有武裝。
1936年11月23日,德國宣佈和奧地利進行合併,建立真正的德意志人的帝國。
奧地利投降對英法來說是絕對的壞訊息,甚至會影響到巴爾幹地區的局勢。
沒了奧地利的阻攔之後,大量的德國軍隊可以輕易南下,這對南斯拉夫來說是致命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