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德國內部出現問題了,那麼俄國也應該發動大反攻。不僅要全面收復俄國失去的領土,還要全面佔領整個波蘭,甚至屯兵東普魯士,並且率先攻克德國的首都柏林。
這就是俄國統治者蘇達林在得知德國內部出現問題後的第一想法。
雖然目前德國已經是強弩之末,但想要攻佔整個德國也並非那麼容易。
更重要的是,誰能佔領德國重要的地區和城市越多,誰也就能率先從德國方面獲得好處。
就比如澳大拉西亞內部制定的佔領魯爾區的計劃,不就是看中了德國在魯爾區強大的工業規模嗎?
俄國謀劃者佔領柏林也是如此,柏林作為德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能夠搶奪的資產多不勝數。
這對目前一窮二白並且身受重傷的俄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加速俄國的養傷,還能讓俄國快速的從戰爭陰影中走出,並且藉此機會成為更加強大的工業強國和經濟強國。
至於德國的魯爾區,俄國人也不是沒有想法。但問題是魯爾區在整個德國的西部,甚至位置已經相當靠近邊界。
而俄國位於德國的東面。如果俄國想要佔領魯爾區的話,就必須得從東到西打穿整個德國,這樣的困難程度可比佔領柏林高的多。
不過眼看著英法澳已經收復了巴黎,甚至軍隊就快要靠近站前的法德邊境了,俄國政府和蘇達林說不眼饞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為俄國被佔領的土地比法國被佔領的土地多得多,哪怕他們藉著蘇達林格勒戰役勝利的機會將前線推進了數百公里,目前距離原本的邊境仍然有著上千公里的距離。
是的,目前的前線距離戰前的德俄邊境仍然具有上千公里的距離。
這隻能說明一件事實,那就是俄國的戰略縱深太恐怖了。
不算俄國,對於戰前任何一個歐洲國家來說,別說被佔領縱深超過上千公里的土地了,哪怕將這個範圍縮小十倍,只是被佔領縱深超過上百公里的土地,對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仍然是傷筋動骨的一擊。
甚至對於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被佔領上百公里縱深的土地,極有可能代表著首都已經被佔領或者已經相當靠近前線。
而對於俄國這個戰略縱深極其誇張的國家來說,被佔領上千公里的土地仍然還沒有達到莫斯科的距離。
除了收復自己的國土之外,俄國人對於巴爾幹半島也是有著野心的。
當然,從莫斯科公國時期,俄國人對於領土的野心就從來沒有停止。能夠締造出一個領土面積高達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國家,並且領土擴張的歷史高達數百年的時間,俄國人在領土方面的野心已經毋庸置疑了。
義大利投降之後,整個巴爾幹半島影響力最大的兩個國家就變成了德國和俄國。
眼下德國已經在節節敗退了,以俄國的性子要是對巴爾幹半島沒有想法的話,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畢竟俄國早在一戰之前可是掌控著大半個巴爾幹半島的。面對著幾乎唾手可得的巴爾幹半島,俄國的想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打,狠狠的打。
不過在進攻巴爾幹半島之前,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地區必須收復,那就是整個俄國最重要的產糧地區烏克蘭。
只有重新收復了烏克蘭,俄國才有足夠的糧食產量去繼續這場戰爭。更重要的是,烏克蘭和巴爾幹半島接壤,也是俄國軍隊唯一有可能進攻巴爾幹的方向。
要是沒有烏克蘭的話,俄國和巴爾幹半島之間並不相連,進攻也就無從談起了。
俄國人在計劃著收復國土並且進攻柏林和巴爾幹,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這邊也在計劃著佔領整個北歐並且進攻丹麥。
目前的北歐戰場已經沒有法國人的參與,因為法國將幾乎所有的軍隊都投入在了西歐的戰場。
這也是很正常的,哪怕收復了巴黎,法國仍然有著大片的領土還在德國人的掌控之中。
對於法國政府和法國民眾來說,很明顯收復國土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幫助北歐國家收復國土。
而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國土並沒有佔領的國家來說,或許幫助北歐國家的好處比幫助法國還要多。
不過在北歐軍隊的分工方面,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合作微乎其微。
這也很正常,畢竟兩個國家都有著自己的目的,各自也有著各自軍隊的指揮權,自然不可能協同作戰。
澳大拉西亞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幫助北歐國家收復領土,並且藉此加深和瑞典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