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強將西班牙看作一個正方形,就能夠驚訝的發現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位於整個國家的中心。
馬德里附近的地區大部分都是西班牙人,得益於這樣的民族分佈,西班牙的統一才維持了這麼長的時間。
同樣是多民族國家的奧匈帝國可就不同了。從名字也能看出來,奧匈帝國的主體民族是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
但實際上,真正能作為核心的主體民族只有奧地利人,也可以稱之為南德意志人。
很不巧的是,絕大多數南德意志民族都位於奧地利地區,而奧地利位於整個奧匈帝國的西北部。
這就導致奧地利地區很難輻射影響到匈牙利,匈牙利在整個帝國佔據了太高的話語權,最終也導致了奧匈帝國的分崩離析。
而現在,英法澳對西班牙發動進攻之後,西班牙內部的統治就變得沒有那麼穩固了。
被法國佔領的巴塞羅那地區已經在商量著獨立了,北部的巴斯克和納瓦拉也有不少的組織在尋求各地的獨立,以便讓他們具備更高的話語權和權力。
這其實也和西班牙的歷史有關。西班牙的成立是非常短暫的,在此之前,西班牙的土地上還有著多個天主教國家,比如納瓦拉,阿拉貢,巴塞羅那,加利西亞,阿斯圖里亞斯和萊昂。
而西班牙的前身卡斯蒂利亞在歷史發展中兼併了這些國家,最終統一為現在的西班牙。
不過,因為西班牙的成立歷史還比較短的原因,許多民族並不承認自己是西班牙人,對馬德里的西班牙政府也沒有太高的認同感。
後世西班牙之所以沒有復興為歐洲大陸的強國的原因也正在於此。如果不能出現一個強大的,可以獲得所有西班牙人信服的統治者,西班牙的分散就永遠不會被整合。
或許在未來的幾十甚至上百年後,西班牙的民眾們才會承認自己是光榮的西班牙人。但那已經是遙遠的以後了,對現在的西班牙政府來說,那是可望卻不可及的事情。
西班牙的人口並不多,他們所能武裝的軍隊自然也就不多。
為了配合之前德國和義大利對法國北非殖民地的進攻,西班牙在北非地區投入的軍隊就高達30萬,而這也是西班牙之前軍隊的接近一半。
雖然現在又動員了一部分軍隊,但目前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所有西班牙軍隊加起來也只有50萬出頭。
很明顯,這樣的軍隊規模對英法澳來說不值一提,也遠遠比不上已經投降的義大利這樣真正的列強。
這50萬軍隊還要被分散到龐大的西班牙進行防守,各地防守的西班牙軍隊少的可憐。
這也是英法澳軍隊能夠勢如破竹,快速攻佔西班牙城市的原因。
作為西班牙最核心的地區,西班牙政府部署在馬德里周邊的軍隊高達25萬以上,這也是目前西班牙在伊比利亞地區軍隊的一半。
可惜的是,25萬軍隊甚至不足法國一個集團軍的人數,而法國派出的進攻西班牙的集團軍高達2個。
再加上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軍隊數量,此時在伊比利亞半島同盟國和協約國的軍隊數量已經有著高達4倍的差距。
而西班牙軍隊也不是什麼戰鬥力特別強大的軍隊,面對著4倍於己的敵人,西班牙軍隊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撤退和投降。
1938年7月,澳大拉西亞軍隊北上攻克了巴達霍斯、科爾多瓦和雷阿爾城之後,將戰線推進到了馬德里南部的托萊多。
英國人這邊也不甘示弱,控制整個格拉納達地區之後,一部分英國軍隊繼續朝著東北部前進,進攻穆爾西亞和巴倫西亞地區。
另一部分英國軍隊則選擇北上和澳大拉西亞軍隊會合,進攻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法國軍隊是人數最多的,他們的進攻計劃也更加龐大。
佔領了阿拉貢地區之後,那裡的法國軍隊選擇南下前往瓜達拉哈拉,這裡再往西就是馬德里地區。
而巴斯克和納瓦拉地區的法國軍隊則選擇前往布林戈斯和阿斯圖里亞斯。
從地圖上來看,英法澳軍隊已經在逐漸的開始包圍馬德里,並且一步一步的縮小包圍圈。
這對西班牙來說是最致命的,但他們雖然知道這一點,卻沒有任何辦法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