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這邊,上百萬英法澳軍隊已經在逐漸縮小包圍圈,並且朝著西班牙權力的最中心馬德里前進。
雖然推進速度並不快,但整體的推進計劃是比較順利的。西班牙軍隊根本無力反抗三國的聯合,畢竟他們手中的軍隊數量也實在不多。
而在北非這邊,隨著義大利的投降和西班牙軍隊的潰敗,北非的局勢也逐漸被法國重新掌控。
甚至就連原本屬於西班牙的殖民地也被英國和法國瓜分完畢,這也讓十多萬西班牙軍隊最終只能無奈的放棄武器投降。
不過要說目前最激烈的戰役,那當然還是東歐戰場正在進行的蘇達林格勒戰役。
藉著莫斯科戰役勝利的火光,俄國政府和民眾爆發出了非同一般的戰鬥熱情。
被這一股戰鬥熱情席捲著,蘇達林格勒的紅色之火彷彿要吞滅對面的黑色裝甲。
此時的德國絕對是最難受的。因為兩線作戰的問題,德國政府此時陷入了兩難。
西班牙眼看著也堅持不了幾天,如果西班牙也跟著投降的話,德國在歐洲的盟友也就只剩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幾個所扶持的傀儡政府。
但如果德國軍隊回援的話,東歐戰場所打下的大片土地就要白白送回給俄國人。
這些土地中不僅包含擁有大片黑土地的烏克蘭,還包括俄國最重要的幾個工業城市,聖彼得堡,明斯克和基輔等等。
畢竟如果德國軍隊回原的話,剩下的少量軍隊很明顯無力抵抗俄國軍隊的進攻。
蘇達林格勒戰役就是在德國政府進退兩難的局勢下進行的。
德國政府封鎖了法國那邊的反攻訊息,試圖穩住德國軍心。這樣的舉動確實很有效果,哪怕西線戰場已經面臨很嚴重的危機,在東線的德國士兵仍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蘇達林格勒背靠伏爾加河,這不僅是俄國龐大土地面積內最長的河流,同樣也是整個歐洲最長的河流。
正因為背靠河流的原因,想要攻克蘇達林格勒就變得更加困難。
因為河流的存在,德國軍隊根本無法做到徹底包圍這座城市,他們的任何渡河行動都會被俄國軍隊所察覺。
如果無法徹底包圍蘇達林格勒的話,俄國就能透過伏爾加河從對岸源源不斷的運來物資,幫助蘇達林格勒的軍隊繼續堅守下去。
這麼一來,這場在德國人眼中速戰速決的閃電戰就變成了雙方比拼國力的消耗戰。
如果是雙方一對一的話,德國不一定懼怕俄國。但目前要命的是,西歐戰場英法澳已經發動了全面反攻,德國人已經沒有資格和俄國人消耗下去了。
1938年7月15日,德國最高統帥部舉行了軍事會議。
在這場軍事會議中,德國首相多次提到了關於蘇達林格勒的戰事,並且要求前線的軍隊加強進攻,爭取在兩個月內攻下蘇達林格勒。
在德國首相看來,兩個月的時間已經相當寬裕了。畢竟蘇達林格勒說到底也只是一座俄國的城市,德國人攻克波蘭也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用兩個月的時間來對付一座城市,這已經是相當保守的預計了。
但德國前線軍隊給出的時間高達六個月,並且還需要大量的裝甲部隊和飛機支援。
這讓德國首相十分惱怒,如果德國能夠拿出來額外的裝甲和飛機部隊,那也早就投入到了西歐戰場,來挽救義大利和西班牙了。
眼見尋求支援不成,前線的德國軍隊指揮官又提出了另一個要求,那就是希望德國政府能夠抽調更多的人手和武器裝備來支援東線戰場。
作為回報,東線戰場將試圖在三個月之內攻佔蘇達林格勒,在四個月之內將戰線推進到高加索山脈,並且佔領俄國在那裡的重要戰略資源。
四個月的時間對德國政府來說勉強也能接受,這也是目前最好的計劃了。
沒有多想,在最高軍事會議的投票中,這份提議被高票透過,也宣告著德國隊打敗俄國的最後一次嘗試正式開始。
首先是對蘇達林格勒戰役的支援。
目前德國在蘇達林格勒周邊部署的軍隊已經高達300萬人,這也是二戰到目前為止單場戰役單個國家所出動的最多士兵數量。
但對面的俄國人明顯更加瘋狂。雖然並不清楚俄國人具體的規模,但人數絕對是要超過300萬的。
目前俄國人的傷亡比德國人要高,但每天都有新的俄國士兵不斷的頂上,彷彿俄國計程車兵無窮無盡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