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殖民地帝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整個國家的強大十分仰仗於殖民地的輸血,殖民地對國家強大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殖民地帝國也非常強大,但相較於那些本土就能夠締造出超級巨無霸的國家來說,依靠殖民地成為超級列強的國家就有著更多的缺點。
收到情報之後,阿瑟立即吩咐軍事情報局關注德國人的行動,但暫時不要和英國人接觸。
反正英法澳關於情報合作也只是為了防止俄國人的滲透,可沒有說在關於德國人的情報方面還要達成親密的合作。
愛爾蘭的問題其實已經暴露了英法這樣的殖民帝國的最大缺陷。特別是在自由和民主思想已經逐漸崛起的當下,這樣的缺陷會越來越致命。
這一點也恰好是阿瑟並不擔心戰後和英國世界霸權爭奪的原因。只要阿瑟願意,肢解殖民體系就變得非常容易。
因為大英帝國那些已經成氣候的殖民地,內部民眾的民意已經逐漸在向著獨立靠攏了。
這也是人之常情。繼續作為殖民地的話,一切資源和物資就要優先供給本土,這對殖民地的人口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
導致殖民地獨立的往往不是殖民地政府,而是大量前往殖民地的移民。
阿瑟也正是明白這一點,所以才決定將所有的殖民地本土化,而不是加強控制。
但此時的英國和法國已經沒有殖民地本土化的選項了。他們的殖民地距離本土都太遠了,本土化所需要的時間和花費的精力是數倍於澳大拉西亞的。
將一個殖民地完全本土化的時間是用十年甚至幾十年來計算的。而對於英國這樣殖民地相隔數千甚至上萬公里的國家來說,本土化所需要的時間至少也要好幾十年。
但從歷史的經驗來看,殖民地體系不一定能夠堅持幾十年的時間。
光是一個不斷謀求獨立的印度就足夠讓英國人頭疼了,再加上南非和加拿大等重要的殖民地,對英國人來說,他們的任務已經不是實現殖民地本土化,而是將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堅持更長時間。
只要殖民體系還存在一天,大英帝國仍然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但一旦殖民體系崩潰,特別是損失了印度這樣最重要的地區之後,英國的實力就會斷崖式下跌,甚至就連強大的皇家艦隊也養不起。
後世就是這樣,人們只聽說過美國那無敵的航母戰鬥群,又有誰聽說過大英帝國的皇家艦隊呢?
失去了殖民地的輸血之後,以英國本土這樣小的體量來看,能夠維持中上等列強地位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此時英國人的注意力在哪裡呢?
當然是在推進速度很快的西班牙戰場了。
此時的西班牙終於體驗到了德國人的感覺,被南北夾擊的西班牙彷彿看到了末日來臨一般。
大量的法國軍隊從比利牛斯山脈的兩側突進到西班牙的東西海岸。
巴塞羅那和巴斯克地區先後被法國人佔領,戰火也燒到了更南部的阿拉貢和納瓦拉地區。
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進攻是從直布羅陀發動的,第一次體驗走後門的英國人如入無人之境一般,先後攻佔了馬拉加,格拉納達和阿爾梅里亞,將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納達地區握在手中。
澳大拉西亞軍隊主要進攻西面的加的斯和塞維利亞,並且將戰線推進到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邊境。
葡萄牙倒也是能忍得住,哪怕自己的鄰居已經被英法澳三國玩弄的破碎一地,葡萄牙也仍然沒有加入這場戰爭的意思。
這倒是和歷史上的葡萄牙有些相似,和自己的鄰居西班牙一起坐看歐洲局勢的發展,成功避免了戰爭在葡萄牙爆發。
不過葡萄牙是否參戰已經不重要了。對於英法澳三國來說,此時也不需要葡萄牙加入來分一杯羹。
西班牙軍隊面對三國聯軍的進攻,敗退的速度那叫一個快,比幾年前的西班牙內戰乾脆利落的多了。
西班牙同樣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雖然西班牙的統一更加穩固,但國內的問題也是同樣不少的。
而西班牙之所以能夠維持一個國家的穩定統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西班牙的主體民族西班牙人位於整個國家的中心,可以隨時輻射到西班牙的四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