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為了發動蘇達林格勒戰役,可謂是付出了一切。
為了避免莫斯科戰役那樣兵力陷入劣勢,德國政府甚至頒佈了全面動員令。
所謂的全面動員,力度遠超之前德國的動員幅度。
德國有希望將軍隊規模從500萬提高到至少1000萬,這也代表著德國軍隊的人數劣勢可以很快被彌補。
當然,這樣的動員政策也不全是好處。
雖然軍隊規模可以飆升到千萬級別,但對於人口只有八千多萬的德國人來說,這可相當於每八個德國人就有一個要奔赴戰場。
要知道,八千多萬德國人中,有接近一半是女性,剩下的一半中也有大量的老人和孩子。
真實的情況是,德國的成年男性基本都在為戰爭服務。等新的動員政策徹底完成之後,德國成年男性基本上只有兩個選擇,要麼進入軍工廠為國家生產武器彈藥,要麼走上戰場使用那些武器彈藥。
這樣的決定是相當瘋狂的,但德國人絲毫沒有怨言。
或者說,對於德國人來說,一戰後他們所遭受的屈辱已經足夠讓他們滿懷憤怒,堅定地走向戰場。
或許在戰爭的決策上德國內部有著分歧,但在戰與不戰方面,大部分德國人的意見都很統一,那就是背水一戰。
不過在此之前,德國人還是能度過一個非常難忘的聖誕節的。
在1937年的聖誕節過後,大部分德國成年男性都要奔赴戰場,他們的人生中還有沒有下一個聖誕節,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進入12月後,英法澳三國代表齊聚在法國圖爾,商談關於新的一年的進攻計劃,順便關於目前還沒有結論的利益分配達成共識。
自莫斯科戰役的勝利之後,英法就在商議著關於加強進攻的事情。
畢竟眼看著德國人好不容易吃了一次大虧,英法的性格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坐等德國人恢復元氣的。
特別是得知德國政府更改了關於動員的政策之後,英法政府就徹底的坐不住了。
要是等到德國人動員上千萬軍隊加入戰爭,難道他們也到武裝上千萬軍隊去對抗嗎?
最好的方法自然是儘快打敗德國,避免英法在戰爭中的更多損失。
在商談中,英法代表詢問了澳大拉西亞軍隊的準備情況。
按照英法代表對新的一年進攻計劃的介紹,澳大拉西亞至少需要投入150萬左右的軍隊,並且準備好至少50萬的預備部隊隨時投入戰爭。
關於這200萬軍隊,英法希望其中至少有一半是澳大拉西亞士兵,並且他們希望澳大拉西亞能夠更多的在武器裝備方面進行支援。
澳大拉西亞代表自然不可能什麼條件都答應。
畢竟目前澳大拉西亞在歐洲投入的軍隊數量已經達到了120萬,再加上提前消滅島國的功勞,讓澳大拉西亞完全不用擔心任何關於戰爭貢獻的質疑。
武器裝備的支援當然可以,但要是讓澳大拉西亞士兵不斷地投入到歐洲戰場去和德國人互相消耗的話,那就得好好談談關於利益分配的事情了。
很顯然,澳大拉西亞方面的態度也很直白,那就是謀求更多的利益分配。
投入更多的軍隊不是沒有可能,但英法也必須要拿出更多的利益來讓澳大拉西亞滿意。
這場會談是秘密進行的,甚至也隱瞞了正在倫敦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
畢竟只有英法澳三國商量出一個大概框架,倫敦會議才會正常推行下去。
從英法澳三國的話語權來看,目前澳大拉西亞的話語權已經超過法國,甚至並不弱於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