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坦克兵不需要自己走,但問題是坐在坦克裡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舒服。
特別是12月份,莫斯科的嚴寒對這些坦克兵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坦克內部的空間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寬闊,甚至某些地方設計的比較狹窄,非常考驗士兵的靈活性。
這也是為什麼後世招收坦克兵的時候,普遍要求身高保持在一米七以下的原因。
畢竟只有那些個子比較矮計程車兵,在這種比較狹窄的環境下才會更加靈活。
甚至對於整個戰場來說,個子越小計程車兵存活率也會越高。畢竟個子越大,敵人可瞄準的目標也就會越大,這也會無形中增加被敵人命中或者被流彈命中的機率。
古德里安所率領的第二裝甲叢集現在在哪呢?
他們正位於莫斯科南部的圖拉,丘陵和平原的交界處。
第二裝甲叢集部署在這裡,除了防備敵人的坦克部隊對德國主力軍隊繞後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尋找可以突襲到莫斯科後方的機會。
但可惜的是,整個莫斯科戰役以來,俄國人並沒有給德國裝甲叢集進行閃電戰的機會,雙方的坦克部隊更多的是互相之間的消耗,以及俄國坦克部隊的老六行為。
從圖拉到基輔再到蘇達林格勒的距離,已經超過了2000公里,對於疲憊不堪的第二裝甲叢集來說絕對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哪怕中途可以在基輔休整一段時間,但也不可能抵消德國士兵心中的疲憊和勞累。
更重要的是,莫斯科戰役失敗沒幾天就著急發動蘇達林格勒戰役,這讓古德里安十分疑惑,甚至有些不解。
他們完全可以精心準備兩個月以上的時間,調集更多的裝甲部隊和火炮部隊,在武器裝備上保持全面領先,然後再去考慮進攻蘇達林格勒的事情。
畢竟蘇達林格勒雖然沒有莫斯科那麼重要,但也絕對是俄國在東歐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了。
甚至可以說,莫斯科,聖彼得堡和蘇達林格勒,就是目前俄國在東歐地區最重要的三座城市。
草率的發動對蘇達林格勒的進攻,這確定是統帥部能夠制定出來的作戰計劃嗎?
殊不知,也正是因為蘇達林格勒的重要性,才讓德國首相在莫斯科戰役失敗之後,毅然決然的選擇了進攻蘇達林格勒。
畢竟光是蘇達林這三個字,就足夠讓德國首相暫時性的喪失理智。
除了古德里安的第二裝甲叢集之外,正在從莫斯科撤向後方的德國中部集團軍群的部分火炮部隊也收到了這樣的命令。
和古德里安一樣,不少的將軍表達了異議,但也只能乖乖的執行命令。
畢竟表達異議和直接抗命可是完全兩種概念,對於此時的德國軍隊來說,他們還沒有直接違抗軍令的想法。
德國這邊正在準備著對蘇達林格勒的進攻,而同盟國這邊,此時已經對莫斯科的勝利開始了慶祝。
當然,最開心的自然是英國人了。
用俄國人的巨大傷亡打贏了德國人,這筆買賣對精明的英國人來說,那可謂是大賺特賺。
更重要的是,這場勝利對整個同盟國來說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
不僅打破了德國軍隊強大不可戰勝的金身,也讓德國兩線作戰的局面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