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耗費精力進攻蘇達林格勒,倒不如重新集結兵力,然後反攻莫斯科。
只要佔領了莫斯科,俄國的反抗都將變得微不足道。這也基本符合容克貴族在之前作戰的理念,那就是簡單幹脆的進攻敵人的首都。
這樣的理念貫穿了整個一戰和二戰前期,對於大部分歐洲國家來說,進行決定性的會戰才是結束戰爭的首選。
但德國首相明顯不這麼認為。
有一句話說的好,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麼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德國首相明顯無法在容克貴族眾多的統帥部說服陸軍總司令,不過這也難不倒德國首相。
僅僅一天過後,也就是1937年12月12日,一封來自德意志帝國最高統帥部的電令直接改變了德國軍方的形勢。
根據這份電令的內容,德國首相罷免了包括陸軍司令,總參謀長,中部集團軍群總司令和第二裝甲叢集總司令的職位,並且自任為德意志帝國陸軍統帥,親自接管了德國陸軍的指揮權。
因為莫斯科戰敗的原因,容克貴族縱使有所不滿,但也根本無法反抗來自最高統帥部的電令。
畢竟這份命令名義上可是德皇威廉二世發出來的,還有著德國政府的支援,他們總不能直接造反吧?
畢竟說白了,此時的德國首相可不是那個孤家寡人。衝鋒隊改編自黨衛軍之後,德國首相手中掌握的軍權已經超越了容克貴族。
再加上那極其優秀的演講才能,讓德國首相在政壇和民間獲得了大量的支援。
有著來自政壇和民間的支援,讓德國首相的統治權變得更加穩固。在這樣的情況下,別說是一戰已經損失了大量將領的容克貴族了,哪怕是一戰前巔峰時期的容克貴族階級,都要費一番手段才能重新拿回自己的權力。
解決了提出問題的人之後,德國首相總算是沒了後顧之憂。
作為德國新任陸軍總司令,他可以輕易的向陸軍下達自己的指令,並且一定程度上可以完全繞過統帥部。
那些在統帥部和參謀部的容克貴族將領們,面對著這樣的現狀也根本無可奈何。
沒辦法,手中掌握著軍權,政權和民眾支援的德國首相,手中的權力確實已經不是他們能夠撼動得了的。
12月14日,經過德國統帥部門的友好協商,最終一致投票透過了德國首相所提出的進攻蘇達林格勒的計劃。
德國首相在當天的演講中慷慨激昂的表示,這次的進攻目標除了攻克蘇達林格勒這座極其重要的城市之外,也要趁機南下攻佔整個高加索,佔領那裡的油田和工業基地。
只要切斷了高加索到莫斯科的生命線,俄國的其他地區會損失大量的能源和物資供給,勝利的天平仍然傾斜在德國一方。
德國首相這麼說也不是胡編亂造。根據俄國之前公開的一些訊息,基本可以確定高加索是俄國非常重要的資源產地。
高加索擁有整個俄國接近86.5%的石油儲備(當時,不是現在)、65%的天然氣儲備和56.5%的錳礦,可以說是目前俄國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地。
如果損失了高加索,俄國那些不知道從哪來的坦克也將徹底喪失動力來源。坦克這種東西,沒了石油也不過是不能動的鐵疙瘩罷了。
而且德國還能透過高加索和中東地區取得聯絡。長遠一點來說,如果在蘇達林格勒的進攻比較順利的話,德國還將擁有一定規模的軍隊可以進攻中東,破壞英國和澳大拉西亞非常重要的石油資源產地,波斯灣。
德國首相越想越激動,並且迫不及待的向統帥著德國裝甲叢集的古德里安發去電報,要求古德里安率領著第二裝甲叢集迅速南下,在基輔休整短暫的時間之後,會師東進前往蘇達林格勒。
古德里安收到這份電報的時候,整個人完全都是懵的狀態。他完全沒有想到,莫斯科的失敗沒幾天的時間,統帥部就已經向他的第二裝甲叢集制定了新的計劃。
但問題是,統帥部的這群傢伙到底有沒有考慮到他的第二裝甲叢集裝置和物資的損耗以及士兵的疲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