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正如同波蘭第二集團軍司令所預料的那樣,經過了幾天的精心準備,確定波蘭主力軍隊已經被拖在西部戰線,德國第一集團軍立即發動了閃擊波蘭計劃。
為了完成這次閃擊任務,德國投入了他們所有的裝甲部隊和機動化部隊。
其中包括3個坦克師,3個摩托師,5個輕裝甲師和2個騎兵師。作為火力的補充和援助,第一集團軍所在的東普魯士地區,還擁有超過1200架飛機,2400門火炮。
作為對抗的,波蘭第二集團軍擁有4個步兵師,4個騎兵師,1個坦克師和3個火炮師。
從雙方軍隊的編制上就能夠看出差異,德國第一集團軍主要編制全部是機動化部隊,並且以坦克和裝甲師居多。
而波蘭第二集團軍主要編制是步兵師和騎兵師,算是一戰中比較常見的部隊編制。
這就有一個巨大的差異,那就是在正面對戰中,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對裝甲部隊的威脅都不高,甚至聊勝於無。
真正能夠給裝甲部隊造成威脅的,實際上是炮兵師和飛機。但在德國全面掌握了領空優勢的前提下,波蘭的火炮到底能夠給德國的坦克造成多大的威脅,這已經變成了一個並不確定的未知數。
1935年10月19日下午,德國從東普魯士地區對波蘭華沙的閃擊戰正式開始。
首先是大量的飛機出動,用來摧毀波蘭各主要機場和通訊交通樞紐。
德國人再也不裝了,他們窮極一切手段,目的就是為了摧毀波蘭的各種重要設施,讓波蘭政府和前線軍隊的通訊環境變得極差。
只要前線和後方喪失了聯絡,波蘭就一定會陷入混亂,這也是德國閃擊波蘭的最好時機。
德國第一集團軍由馮·波克上將指揮,聚集了德國最精銳的機動化部隊,目的自然是快速擊潰波蘭。
從閃擊波蘭計劃一開始,波蘭第二集團軍就迅速進入潰敗狀態。
倒不是波蘭第二集團軍太過弱小,實在是聚集了大量裝甲部隊和飛機的德國軍隊太過強大。
在大量飛機的轟炸襲擊之下,波蘭軍隊根本不能組織很好的反擊,就被德國的坦克部隊所擊敗。
短短24小時的時間,波蘭北部防線瞬間崩潰,德國坦克部隊直接撕裂了波蘭第二集團軍的防線,朝著百公里之外的華沙浩浩蕩蕩的開去。
這也是波蘭目前最有危機的一點,那就是華沙距離德國的東普魯士地區太近了。
特別是割讓波蘭走廊之後,德國對東普魯士地區的控制再度加強。
任何在東普魯士地區部署的軍隊,都能夠對南方的波蘭產生巨大的威脅。
華沙作為波蘭最重要的城市,一旦華沙面臨危機,帶給整個波蘭信心的打擊,絕對是無與倫比的。
擊潰了波蘭北部的第二集團軍之後,德國大量的機動化部隊順著公路南下,目標直至華沙。
因為機動化部隊的移動速度很快,短短48小時的時間,軍隊將戰線推進了超過50公里,華沙已經近在咫尺。
阻擋在華沙面前的,是華沙北部的軍事重鎮普翁斯克。
波蘭第二集團軍已經聚攏了殘兵,波蘭政府也在緊急運輸東部戰線的軍隊前往北部戰線。
這場閃擊戰讓波蘭軍隊猝不及防,也讓正在關注這場戰爭的英法有些驚掉了下巴。
在西線還能和德國軍隊打的有來有回的波蘭,在北線戰場幾乎是全面崩潰的狀態。
波蘭的騎兵面對德國的坦克沒有任何辦法,哪怕他們組織了多次英勇無畏的衝擊,最多也只是給坦克身上留下一些或深或淺的劃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