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從巴拉圭反攻開始,澳大拉西亞方面就沒有過多幹涉巴拉圭軍隊的行動了。
當初派遣的軍官團也轉變為了軍事觀察團,反正透過觀察兩個國家的戰爭,他們同樣也能學習到一些什麼
而澳大拉西亞方面,則是在不停估算著玻利維亞和巴拉圭兩個國家的戰爭潛能。
所謂的戰爭潛能,其實就是兩個國家還能夠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其實不只是澳大拉西亞,大機率英國和法國也在估算,來確定讓戰爭結束的時間。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其實英國和澳大拉西亞早就有了讓這場戰爭結束的實力,還能讓巴拉圭減少很多的傷亡。
但問題是,這麼做對於英國和澳大拉西亞來說沒有任何好處,這是兩個國家沒有任何一個站出來調停這場戰爭的原因。
對於這場戰爭背後的英法澳三大列強來說,不管戰爭的結果是什麼,最重要的是要在這場戰爭中賺足足夠的利益。
哪怕法國所支援的玻利維亞最終戰敗了,法國也能從玻利維亞大量的借貸中賺到一定的利益,總的來說也不見得會虧。
這其實也是列強和小國家最根本的區別。列強就是世界秩序的下棋者。對於下棋的人來說,棋子之間的碰撞不會傷及自己,最多隻是一場失利讓自己面子上過不去罷了。
其實從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綜合國力來看,戰爭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兩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已經被消耗了很多。
可以預料到,戰爭會在今年或者明年結束,再晚兩個國家也沒有有生力量參與戰爭了。
什麼時候結束這場戰爭對阿瑟來說並不重要。反正透過之前的幾次行動,澳大拉西亞已經確保了屬於自己的利益。
戰爭什麼時候結束就看英國人的動作了,阿瑟也並不關心。
阿瑟的目光仍然停留在國內的大建設上。對阿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悉尼的王國大廈即將建成。
作為悉尼市政府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大廈,王國大廈的動工和建成都吸引著大量的澳大拉西亞人的關注。
準確的來說,王國大廈的動工時間是在1930年5月25日,預計建成時間是1931年的11月1日。
如此短暫的建造時間看起來有些誇張,畢竟這可不是一棟普通的建築,這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實際並不誇張,美國帝國大廈只用了410天建成。)
正因為如此迅速的建造速度,國內外對於這棟號稱世界最高大廈的建築物十分好奇,擁有著不少的國內外媒體趕往悉尼,就等著這棟摩天大樓完工之後,搶先進入王國大廈的內部拍照。
其實這棟建築建造時間之所以如此短暫,大部分原因還得歸功於政府各項政策的保障。
作為大建設當中的重點專案之一,王國大廈對悉尼市政府來說不僅僅是地標那麼簡單,還是徹底打響悉尼名氣的一次機會。
也正因為這樣,悉尼市政府聘請了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設計和建築團隊,加班加點才在預計的時間範圍內將這座大廈建成。
作為澳大拉西亞的君主,阿瑟自然也不會錯過王國大廈的完工慶祝。
其實不只是王國大廈,各城市在王國大廈建設計劃宣佈之後,紛紛跟進要建造自己的城市地標。
目前進度最快的就是作為澳大拉西亞第二大城市的墨爾本了。在阿瑟的要求之下,墨爾本市政府將原本決定建造的墨爾本大廈改為了墨爾本國家藝術館,雖然高度方面遠遠比不上王國大廈,但在政府的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方面,也並不遜色於王國大廈太多。
墨爾本國家藝術館的動工時間是在1930年8月,完工時間要等到1933年的中旬了。
投資方面,墨爾本市政府出資1500萬澳元,政府補貼1500萬澳元,共計3000萬澳元的預算。
雖然比不上王國大廈,但建造一座地標等級的國家藝術館,也完全足夠了。
除此之外,在紐西蘭地區的惠靈頓也將建立一座地標建築,不過目前仍在討論範圍之內。
紐西蘭地區對澳大拉西亞來說還是比較特殊的,紐西蘭人的情緒也是要照顧的。
還有就是悉尼的另一座地標性建築,非常出名的悉尼歌劇院。
這座歷史上在1959年才動工的經,被阿瑟提前了28年的時間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