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悉尼歌劇院獨特的造型還是非常吸引人的。這座澳大利亞地區獨特的建築,在後世的名氣就不小,是著名的景點之一。
只不過,阿瑟並非專業的畫家。哪怕阿瑟對於歷史上的悉尼歌劇院還是有一定的印象,註定無法完美的復刻原來的版本。
現有的悉尼歌劇院設計圖,是在阿瑟的命令下,政府邀請了國內外知名的設計師,根據阿瑟的一些要求進行相關的設計最終得出來的設計草稿。
大體上和原本的悉尼歌劇院也差不了多少,只不過在細節方面有稍許的出入。
因為近期悉尼市政府的資金大部分都用來修建王國大廈,悉尼歌劇院真正的動工時間要等到兩年以後。
在投資方面,阿瑟對於悉尼歌劇院也是十分重視的。悉尼歌劇院的總投資接近5200萬澳元,是目前澳大拉西亞建造的所有地標中花費最多的建築。
當然,因為建造時間預計5年的原因,5200萬澳元的投資其實也並不多,每年只有1000萬澳元出頭。
而且,悉尼歌劇院是三方投資的。除了原本的政府和悉尼市政府之外,王室也會參與悉尼歌劇院的投資。
其中,王室投資2200萬澳元,預計佔據悉尼歌劇院股份的40%;政府投資1800萬澳元,預計佔據悉尼歌劇院股份的30%;剩下的1200萬澳元由悉尼市政府投資,再加上土地來自於悉尼市政府,因此悉尼市政府可以佔據30%的股份。
除了名義上的進行歌舞劇的表演之外,悉尼歌劇院的用途還有很多。
除了作為地標打響悉尼旅遊的名氣之外,還能夠作為景點,提高悉尼的旅遊收入。
要知道,歷史上的悉尼歌劇院可是澳大利亞的象徵之一。這棟建築還被公認為20世紀世界七大奇蹟之一,足以證明悉尼歌劇院在澳大利亞人心中的地位。
而現在,雖然同時要建造很多的地標建築,但悉尼歌劇院在阿瑟心中仍然是最重要的那一批。
阿瑟也是看過悉尼歌劇院的設計圖紙的。這個世界的悉尼歌劇院佔地面積要比歷史上大一些,達到了2.03公頃。
預計建築面積88888平方米,這是阿瑟特意要求的。原本設計的是88000平方米,阿瑟表示五個8比較順眼,也就改成了88888平方米。
整個歌劇院比較核心的建築,就是一個能夠容納3250名觀眾的音樂廳、一個能夠容納1720名觀眾的歌劇院,還有一個能夠容納550名觀眾的小劇場了。
除了這三個比較大型的建築之外,歌劇院內還擁有大大小小數量不等的展覽廳、錄音廳、酒吧和餐廳等房間共計920個,可以滿足遊客的大部分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阿瑟的特別要求下,這920個房間中,還包括十多個電影播放廳,用來播放和宣傳澳大拉西亞的電影。
這樣一座龐大的建築,動工時間要等到1934年的中旬,預計建成時間更是要等到1939年年底了。
因為目前竣工的地標建築只有一個,因此王國大廈還是吸引了國內外大量人群的注意。
1931年11月1日,王國大廈建成的當天。
除了這座地標性建築順利建成並且對外開放的訊息,阿瑟會親自參與當天的活動,也是吸引大量澳大拉西亞人蜂擁而至的原因。
不出意料的,當天悉尼市區的交通順利堵塞,人們只能步行前往這座隔著很遠都能夠看到的建築。
這也得仰仗阿瑟對於環境治理的重視。哪怕悉尼已經成為澳大拉西亞最發達最繁榮的城市,悉尼市區的衛生環境也沒有太過糟糕。
歐洲繁榮城市的缺陷目前悉尼還沒有那麼嚴重,空氣汙染雖然有,但也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在一系列講話之後,阿瑟站起身,按下了自己身旁的按鈕。
一時間,整棟王國大廈的燈瞬間開啟,也代表著這棟建造了一年多時間的建築終於成功對外開放。
對於這棟陌生的建築,民眾們還是比較好奇的。為了達到與民同歡的目的,在阿瑟的命令下,王國大廈一週時間內可以免費參觀,一週後開始收費。
當然,收費的價格也不會太貴,每張前往觀賞層的觀賞票售價只有1澳便士,也就是1澳元的1%。(1澳元=10澳先令=100澳便士)
值得一提的是,低層的觀賞層會免費向天空酒店的住客和大廈的使用者開放,這也算是對外吸引投資和遊客的手段之一。
至於最高層的觀賞層,雖然是免費的,但只向經過稽核的酒店住客和大廈使用者以及少部分特殊人員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