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約簽訂之後,菲律賓和中美洲地區也終於迎來了和平。
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如何處理菲律賓以及薩爾瓦多,成了目前的首要任務。
這兩個國家肯定是不能直接加入澳大拉西亞的。菲律賓的人口絕大多數都是菲律賓人,薩爾瓦多的人口也是印第安人和歐洲人混血居多,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印第安人和白人。
相較於直接吞併這兩個國家來說,在行政和經濟方面掌控這兩個國家,才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目前的菲律賓發展還是在澳大拉西亞掌控之下的。之前的菲律賓就已經宣稱成立議會共和國,目前的菲律賓共和政府也已經在妥善的運轉中了。
之前菲律賓最大的三個獨立勢力,獨立革命軍,自由軍和獨立軍團也已經演變成了三個政黨,分別是曼努埃爾所控制的獨立革命黨,瓦利德所控制的自由黨和桑德羅所控制的獨立黨。
所謂議會共和制,其實就是議會掌控國家的權力,委託或者組織國家政府來管理整個國家。
這也代表著議會的權力是大於政府的,誰獲得了議會的大多數,誰其實就是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控者。
目前菲律賓議會的優勢政黨仍然還是曼努埃爾所控制的獨立革命黨。
澳大拉西亞對於目前的菲律賓政府的影響力是毋庸置疑的,這也導致菲律賓議會大量模仿了澳大拉西亞議會的體制。
曼努埃爾所控制的獨立革命黨控制了菲律賓議院接近53%的席位,剩下的自由黨和獨立黨加起來才控制了47%出頭。
這也註定了菲律賓目前的局勢並不是三方競爭,而是曼努埃爾對抗剩下的兩個政黨的聯合。
這其實也是澳大拉西亞願意見到的。如果是一個統一併且穩定的菲律賓的話,想要完全控制是很有難度的。
那如果菲律賓政府各有矛盾,幾個政黨之間互相競爭的話,想要控制菲律賓的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
相較於菲律賓來說,薩爾瓦多明顯就要好控制很多。作為中美洲國家國土面積最小的一個,薩爾瓦多的人口卻並不少,甚至總人口規模已經突破了上百萬。
不過壞訊息是,正因為有著美國人的干擾,薩爾瓦多在20世紀初略有起勢的經濟已經被影響。
目前的薩爾瓦多是中美洲國家中秩序比較混亂的,各種黑幫比較流行,嚴重阻礙了薩爾瓦多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了薩爾瓦多民眾的生活質量。
為了更好的控制這兩個國家,一個十分有效的盟約和聯盟是很有必要的。
阿瑟將這個任務交給了政府,而政府也很快給出了答案,那就是一份包含行政,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在內的,全方面的聯盟盟約。
1924年10月25日,在澳大拉西亞悉尼,在阿瑟的見證下,澳大拉西亞,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簽訂了太平洋戰略同盟條約,組建太平洋戰略同盟,在外交方面共同進退,在軍事方面全面合作。
這其實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完全的控制這兩個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並且深度的影響著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的外交。
這份盟約簽訂以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澳大拉西亞組織人手幫助菲律賓和薩爾瓦多訓練國防軍。
原本菲律賓三大勢力的軍隊被整合成菲律賓國防軍,總人數25.8萬人。
而薩爾瓦多方面也將組織超過2萬人的軍隊,由澳大拉西亞軍隊全方面訓練,幫助薩爾瓦多更好地掌控國內局勢,維持國家穩定等等。
同時,在經濟方面,三個國家將展開全方面的合作,加深互相之間的經濟聯絡。
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是一個好訊息,因為澳大拉西亞的工業產品可以銷往菲律賓和薩爾瓦多,相當於多了一個加起來人口超過1200萬的市場。
目前的菲律賓和薩爾瓦多也絕對不會虧,畢竟澳大拉西亞的大部分工業產品還是比較廉價的,繼承了一戰前德國工業的優點,那就是質量好,價格低。
最能彰顯澳大拉西亞對於這兩個國家的控制的條約,其實就是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協作。
根據太平洋同盟條約的規定,澳大拉西亞給予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在物資方面的支援,保障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在任何時刻的獨立。
與此同時,菲律賓和薩爾瓦多將在國際層面與澳大拉西亞的外交選擇保持一致,在不違背澳大拉西亞利益的前提下,擁有較為完善的自主行政權。
而在軍事方面,同盟中有任何一個國家被非同盟國家攻擊,視為對整個同盟的挑釁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