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人口的問題暫時安排妥善,陸軍部很快上報了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關於目前陸軍編制的改革。
說到澳大拉西亞的陸軍編制,初步定下的時候還是20多年前和德國關係比較親密的時候。
當時的陸軍編制是和德國專家一起研製的,在德國的編制上有著一定的改變,但總體來說和德國編制還是比較相似的。
這樣的陸軍編制經歷了20多年的時間演變,已經不太適合目前的局勢。
首先是坦克的出現改變了戰爭的打法,機動性對軍隊來說越來越重要。
澳大拉西亞軍隊改革的目的其中一部分就是讓軍隊機械化,至少要大幅度提高軍隊的機動性。
其次就是飛機的演變,目前已經具備了強大的戰鬥力。目前的空軍能對地面部隊產生巨大的威脅,就像之前澳大拉西亞的空軍轟炸美國軍隊那樣。
一支戰鬥力強大的陸軍部隊,就必須得擁有足夠優秀的防空能力,至少在面對敵人的飛機時有一定的反抗實力。
在陸軍部的建議中,每個師要至少增加一個防空營,每個營至少裝備12門27毫米高射防空炮和8挺改進的MA107馬克沁重機槍。
為了妥善運輸這些防空武器,光是防空營就需要至少27輛軍用運輸車,其中20輛用來運輸火炮和機槍,剩下的7輛用來運輸防空營計程車兵和其他器械。
幸好陸軍的將軍們沒有喪心病狂的將防空編制安排在團級以下。要不然,編制改革的巨大變化和需要採購的大量武器裝備就足夠阿瑟頭疼了。
當然,有防空營就肯定有反坦克營。反坦克營將會裝備著22門50毫米II型反坦克炮,需要的軍用運輸車數量上升到了40輛。
對於師屬炮兵團,75毫米口徑以下的火炮全部下放給步兵部隊,炮兵團只保留75毫米以上口徑的大型火炮。
在改編計劃中,炮兵團的火力裝備將會變成24門75毫米半自動火炮,12門105毫米半自動火炮,8門127毫米榴彈炮和5門155毫米榴彈炮。
師屬炮兵團的最高火力也就是5門155毫米的榴彈炮了。至於更大口徑的火炮,其所需要的後勤運輸能力也不是師屬炮兵團能夠承擔的。
師屬部隊除了炮兵團之外還有騎兵團。當然,如果根據編制改革計劃書中的改變,新的騎兵團應該被稱作師屬機動團。
機動團將從完整的騎兵編制變成騎兵加機械化部隊的混合編制。
騎兵編制被縮小到了一個騎兵連,機動團同時還擁有機械化運輸連和坦克連。
從這方面就足以看到陸軍的野心。如果這樣的軍備改革得以實現,所有的普通常規師都將變成混合師,每個師的作戰火力都將大幅度提高。
當然,這也極其考驗澳大拉西亞的後勤能力,同樣也有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能力。
隨著大量的坦克、運輸車輛和其他機械被裝備到部隊之後,光是燃油的耗費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如果不是澳大拉西亞控制了波斯灣領地,再加上其他地區也有著十分充裕的石油儲備,這樣的編制對澳大拉西亞來說就會是一種負擔。
這份軍備改革除了對師的直屬部隊進行改革之外,對於每個步兵團也進行了一定的改變。
按照之前澳大拉西亞的編制,每個步兵師下轄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和一個騎兵團。
這樣的編制體系是不會改變的,不過對於步兵團內部的編制還是有著不小的改變。
團下屬的炮兵連改進為混合炮兵營。因為師直屬的炮兵團將小口徑火炮全部下放到步兵部隊,步兵團的炮兵連也就有了更多的火炮來擴充編制。
雖然是炮兵營,但步兵團的炮兵營更多的是小口徑火炮。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CA137毫米機關炮,這是澳大拉西亞火炮研發中最為優秀的設計之一,目前還沒有任何小口徑火炮能夠替代。
光是每分鐘已經接近80發的恐怖射速,就決定了這樣的機關炮在戰場上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
哪怕殺傷力沒有大口徑火炮那麼強,遮天蔽日的火炮覆蓋,也足以讓任何一支陸軍隊伍膽寒。
相較於炮兵連來說,騎兵連就沒有太大的變化,畢竟某些地區騎兵的重要性還是超過坦克和卡車的。
畢竟現在也才1928年年底,各種機械化裝置想要徹底取代騎兵還需要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