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山地中騎兵的作戰能力還是超過坦克的,畢竟坦克在這個時代也不是萬能的,坦克的故障率也是很高的。
而且在師級作戰單位上就已經增加了坦克和卡車的數量,團級作戰單位的騎兵連自然不會改變。
關於更基礎的陸軍編制,經過修改後如下:
班長,3到4人的機槍組,副班長和五名普通士兵組成10到11人的步兵班。
機槍組的人數會有一定變化,重機槍組的人數會多一點,中型和輕型機槍組的人數就會少一點。
步兵排共計50人:四個步兵班(按滿編11人算)、正副排長2人、通訊兵2人、排部士兵2人。
步兵連共計196人:三個步兵排、通訊兵6人、後勤兵17人、連部12人、火力支援班11人。
步兵營共計775人:三個步兵連、營部52人(軍官、通訊、後勤都算在內)、火力支援加強排80人、營直屬混合運輸排55人。
得益於這樣的龐大編制,每個步兵團的數量就已經超過三千人,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混合炮營和一個騎兵連。
而擁有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混合機動團、一個反坦克營和一個防空營的混合師,其總人數已經將近17000人。
這樣的總人數相較於改編之前增加了1000人左右,但對於每個師的火力絕對不止提升1000人這麼簡單。
根據軍方給出的預計結果,改編前後同樣的師,其戰鬥力相差至少三成左右。
不過看著軍備改革中所提出的預算,阿瑟又面露苦笑,這才明白了軍方的人提這份報告時的表情為何會如此忐忑。
按照軍方的報告來說,每個師的改編預算至少190萬澳元,澳大拉西亞一共擁有12個步兵師,這12個步兵師的改編費用至少高達2200萬澳元以上。
這還沒完。陸軍的改編又怎麼只會針對步兵師,騎兵師、炮兵師甚至坦克師都有一定的改變。
騎兵師的編制基本就是增加了火炮的數量,還有機槍的數量等等,這也是火力的增強。
炮兵的改變是比較大的。炮兵也同樣減少了小口徑火炮的數量,極大幅度的增加了75毫米及以上口徑的火炮數量。
畢竟小口徑火炮步兵部隊已經裝備了,專攻火炮的炮兵師也就沒有必要浪費火力。
要說炮兵師最大的改變,肯定是那裡阿瑟都驚歎不已的M1105毫米自行火炮了。
自行火炮和自動火炮不同。自動火炮是火炮的發射方式,自行火炮則是火炮的移動方式。
所謂的自行火炮,最簡單的概念就是給火炮增加坦克的底座,讓火炮擁有自主移動的能力。
而這所謂的M1火炮,自然就是皇家軍工廠長時間研究的結果。
為什麼將M1火炮的口徑定為105毫米呢,自然是因為105毫米火炮有著其獨特的作用。
首先,火炮的口徑越大也就代表著炮彈的體積和重量越大。這也決定著火炮口徑越大往往並不是件好事,因為太大的炮彈運輸起來十分麻煩。
但火炮的口徑越小,其所能造成的破壞力和殺傷性也就越小。如何在火炮口徑之中尋找一個平衡,既能給敵人造成大量的殺傷,又能讓後勤部門滿意,這才是軍工廠改進的一大難題。
105毫米口徑的火炮殺傷力遠超75毫米,但火炮的重量也沒有155毫米火炮那麼沉重。
說白了,105毫米火炮就是在75毫米和155毫米之間找個平衡,滿足殺傷力和後勤兩個需求。
當然,105毫米的火炮經過漫長時間的發展,其殺傷力自然也不用懷疑。
自行火炮的一大作用就是其機動性,105毫米火炮在滿足機動性的前提下,已經是殺傷力最大的選擇了。
如果口徑再大一些,火炮的運輸和發射過程也會出現一些難題。再說了,如果真的是堡壘攻堅的話,自然有口徑更大的火炮出馬。
M1火炮的最大作用就是利用機動性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目前的口徑完全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