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郎的瘋狂貶值是我們不得不擔心的問題,我們也要杜絕其他國家學習法國貶值貨幣的可能性。”英國和澳大拉西亞的外交會談上,財政部官員侃侃而談,訴說著其他國家貨幣貶值對英澳帶來的風險。
要知道,相較於貨幣不太穩定的法國,英國的英鎊和澳大拉西亞的澳元的價值還是比較穩定的。
貶值是肯定經歷了貶值的,但貶值的比例基本都保持在10%以下,這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幅度。
但法郎就不一樣了。如果將戰爭爆發之前法郎的購買力視作100%,那麼現在法郎的購買力只有佔前的不到25 %。
戰前25法郎就可以兌換成1英鎊,兩者之間的換算比例還是比較穩定的。
但現在,法郎和英鎊的匯率已經暴跌到了247:1,實際可能300法郎才相當於1英鎊。
法郎和英鎊的匯率暴跌的前提下,法國人還會堅持金本位制嗎?
討論堅持金本位制的可能性,以及商議在這場貨幣競爭中的聯合是政府的事情,而威廉的任務則是甩賣澳大拉西亞王室在倫敦的資產,儘可能將其轉化成黃金等保值的物品。
雖然阿瑟前往澳大拉西亞之後就變賣了老阿瑟公爵的所有資產,但這20多年來,王室財團的擴張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倫敦這個龐大城市。
作為目前的世界金融之都,倫敦的證券交易所是各大資本家經常活動的地方,王室財團也在這裡上市了許多企業。
目前最為著名的應該就是和英國貴族合開的本茨汽車廠英國分廠,這個汽車廠每年都能創造數百萬英鎊的收入,壟斷了英國超過七成的汽車市場,給英國本土勢力和澳大拉西亞都帶來了大量的收入。
也就是和本土貴族合作了,再加上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人的關係比較好,才避免了英國政府的覬覦。
如果沒有這兩重關係,這個日進斗金的企業在異國他鄉基本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在國家政府面前,一個被盯上的企業就如同待宰的羔羊。
當然,這次出售的產業並非英國的本茨汽車廠,而是一些並不重要的投資,包括一些倫敦的房地產公司等等。
雖然倫敦的經濟日益增長,股市也完全是一番繁榮的景象。但這樣的繁榮又能持續多久呢?如果不提前撤離的話,等到將來股市有所波動,想要退出也就來不及了。
阿瑟不能保證經濟危機如同歷史那般發生,提前對一些財產進行出售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但等到經濟危機發生,一些企業就會在一夜之間縮水好幾倍,甚至稍有不慎就有破產的風險。
但撤離倫敦證券交易所的行動也需要循序漸進,想要一下子將這些資產全部出售是不可能的。
先不說會不會引人懷疑,所有資產一同出售,哪怕是倫敦股市都吃不下這麼多的財產。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資產拋售可能會引起股市的動盪,甚至直接提早讓股市崩盤,讓經濟危機發生。
雖然澳大拉西亞對經濟危機已經做好了準備,那是因為澳大拉西亞拋售資產引起的倫敦股市危機,那樂子可就大了。
畢竟經濟危機在哪裡發生,哪裡受到的影響就是最大的。要是不小心搞垮了英國人的經濟,將來的二戰可就沒有提供軍費的大款了。
最先出售的就是房地產方面的公司和企業。炒房地產的行動還是獲得了相當的成功的。
雖然歐美的國情和後世並不一樣,但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炒房地產還是比較容易做到的。
不管整個國家的人口再怎麼稀鬆,聚集到某一座城市時,人口還是容易出現過剩和飽和的。
特別是倫敦紐約這樣人口超過700萬的大城市,稍微一點推波助瀾,就能讓房地產的熱度不斷的增長。
王室財團在倫敦成立的倫敦房地產公司,目前已經建設了超過五萬套房產,賺取的利潤已經超過了200萬英鎊。
而倫敦一套房產的價格也從原本的幾十英鎊暴漲到了150英鎊左右,稍微大一點奢華一點的公寓價格更是突破了200英鎊。
在這樣誇張的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下,英國的經濟也在節節攀升,每年已超過7%的增長速度不斷的繁榮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