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英國人在任何時候都是繁忙的,因為全世界各地的事務都需要他們處理,才能保證大英帝國的強大維持下去。
不過現在英國人的心情要比一戰前好上太多,接連消除了俄國和德國這兩個威脅,目前有實力威脅到大英帝國統治地位的只剩下法國和美國。
法國人在戰爭中遭受的損失堪稱慘不忍睹,沒個十幾二十年的休養生息的時間,很難恢復之前的競爭力。
而另一個理論上來說最強大的競爭對手美國也先後陷入了菲律賓和中美洲的戰爭,再加上國際名聲和地位大幅度受損,已經被排斥在了世界聯盟之外。
現在的英國在世界聯盟的地位雖然算不上一家獨大,但也絕對是諸多國家中最強的那個。
在維持好和澳大拉西亞的聯盟關係的情況下,英澳同盟遠遠大於法俄同盟,英系國家的實力也遠遠大於其他國家。
確定法國人的注意力短時間已經放在在德國建立工廠之後,英國人這才放下心來,目光放在了一年前已經開打的中美洲戰爭上。
尼加拉瓜內戰的爆發是英國人猝不及防的,但這也迅速的讓英國人看到了控制巴拿馬運河的機會。
不管歷史上英國人有沒有行動,這個時間點的英國人,確實付出了非同一般的重視和行動。
英國人和澳大拉西亞的先後干預,這也是美國人遲遲不能解決中美洲戰爭的原因。
沒辦法,英國和澳大拉西亞已經強硬的表態,這也註定美國人不能將這次衝突擴大升級到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畢竟面對兩個列強的強勢干預,如果沒有同等規模的兩個列強國家相抗衡的話,失敗的機率是很大的。
在島國人不願意付出一切幫助美國人的前提下,美國人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找不到另一個同等實力的列強來幫助他。
總不能依靠義大利吧?義大利剛表示宣戰海洋就被封鎖了,英國人要是有心,甚至可以促成和法國以及奧匈帝國的聯合瓜分義大利。
美國人也不是沒有詢問過法國人的意見,但現在的法國可不是曾經的美國國父。
法國人對於戰爭已經懼怕,他們更不可能在實質上和大英帝國進行對抗。
法國人和英國的競爭更像是外交層面的競爭,法國人會盡可能的拉攏更多的中小國家形成外交層面的壓制,而不是撕破臉直接動用武力威脅。
畢竟法國人也明白目前法國和英國的差距,再加上著實已經被一戰的傷亡嚇破了膽,就算有實力,法國人也不會輕易發動一場世界大戰。
三月中旬,英國外交部門再次聯絡了澳大拉西亞,商談目前正打得火熱的中美洲戰爭局勢。
英國駐澳大拉西亞大使大衛求見阿瑟,開門見山的詢問阿瑟對於目前結束中美洲戰爭的想法。
“結束中美洲的戰爭?”阿瑟略帶好奇的詢問到。
“是的,陛下。中美洲的戰爭已經進行了一年多的時間,這完全是一場中美洲民族反抗外來侵略勢力的正義戰爭。現在是時候結束這場戰爭了,讓中美洲重新回到和平的懷抱,中美洲的人民再次享受到和平帶來的美好生活。”外交大使大衛笑著說道。
“怎麼結束這場戰爭呢?美國人在戰爭中的投入也挺大的吧?這豈不代表著要和美國展開一場全面戰爭?”阿瑟略帶興趣的提問到。
接連經歷菲律賓和中美洲兩次打擊的美國政府,在這次中美洲戰爭中的投入已經很大。
如果不是顧忌著澳大拉西亞和英國人的面子,再加上懼怕引起一場全面戰爭,恐怕美國政府都要出動所有的陸軍和海軍了。
因為少了海軍的壓制,只是一些美國陸軍進行反抗,美洲的戰爭優勢還是在中美洲國家這一邊的。
要知道,英國對於這些國家的援助也是花費了大代價的。
為了達成佔領巴拿馬運河的目的,削減美國人的實力,英國人在這次戰爭中投入了數千萬英鎊,向中美洲諸多國家都援助了一大批武器裝備。
憑藉著這些從英國援助而來的武器裝備,美洲國家面對美國軍隊也沒有火力方面的差距。
雖然在訓練素質方面有著些許差異,但中美洲軍隊的作戰慾望更加強烈,這也相當程度的抹平了雙方的戰鬥實力。
歷史上尼加拉瓜將美國軍隊趕出去的事件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在不爆發全面戰爭的情況下,美國軍隊的作戰實力沒有那麼強大,對這些中小國家形成不了全方面的碾壓。
這要是換作曾經的德國,哪怕是中美洲國家聯合起來,也註定突破不了德國軍隊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