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五百六十一章:目光放在教育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六十一章:目光放在教育上 (2 / 3)

而那些技術學校教育出來的技術員工,也有相當一部分走進了工廠和企業的中高層。

在任何時代,擁有一項能力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澳大拉西亞這樣的,十分適合打工人的發展背景下,擁有一項技能維持溫飽就不成問題。

相較於每年只有1.3萬人的大學生畢業人數來說,澳大拉西亞的技術學校就顯得很是誇張,每年的培訓人數已經超過40萬。

當然,這些人中還有大量的移民。畢竟移民想要在澳大拉西亞找工作,不學會英語和一項技能是不可能的。

對於這些技術學校,該支援的還是要支援的。它們不僅為澳大拉西亞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工人,還充當了培訓移民技能的機構,對澳大拉西亞的發展來說可謂是功勳赫赫。

不過阿瑟也決定對於目前的教育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變。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強對於年輕一代的培養。

具體是培養什麼呢?最重要的,是培養這些年輕一代對於澳大拉西亞這個民族的認可度。

從澳大拉西亞的年輕一代接受教育開始,他們就被傳輸澳大拉西亞人是一個團結統一的民族,他們都是光榮的澳大拉西亞人。

等這些人成長起來之後,他們也就會自然而然的將自己看做澳大拉西亞人,原本的移民民族也就不復存在,澳大拉西亞也就成為了一個單民族國家。

當然,這樣的改變是很漫長的,目前也只是進行了一小部分。

但取得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在澳大拉西亞社會各行業以及教育的影響下,認可澳大拉西亞這個民族理念的澳大拉西亞公民已經超過一半,並且還在不斷的增加中。

特別是那些在澳大拉西亞出生的人口,他們對於澳大拉西亞的認可是最強烈的,也是最堅定的澳大拉西亞人。

此時就算有人告訴他們,他們的父母不是澳大拉西亞人,是來自國外的移民,他們也絕對不會承認。

因為相較於沒有任何印象的故鄉來說,澳大拉西亞才是他們的家,才是他們自出生以來就居住的地方。

除了加強對於民族觀念的培養之外,還有就是加深對於忠君愛國的印象,減少未來參與革命的可能。

正所謂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張再純潔無暇的白紙,也有肉眼看不到的灰塵覆蓋在上面。

國家的治理同樣也是如此,雖然阿瑟能夠確保大多數澳大拉西亞人愛戴自己,但並不能保證所有澳大拉西亞人都是如此。

總有極個別人的腦回路並不正常,走上反抗阿瑟的統治也不是沒有可能。

為了以防萬一,提前在教育方面做好準備,確保絕大多數人都是忠君愛國的就已經足夠了。

在任何時候,不能獲得民眾支援的革命基本上都會被鎮壓,更何況阿瑟還掌控了軍權。

當然,教育的改革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加強對於小城市和村鎮的教育覆蓋。

像悉尼和墨爾本這樣的大城市的教育情況是不需要擔心的,就算政府的精力沒有放在這些城市,它們所在的州政府和市政府也會大力發展教育。

特別是悉尼,一座城市擁有澳大拉西亞國家大學,悉尼皇家軍事學院,皇家學院三座知名大學,還擁有悉尼市立大學,悉尼文學院等普通大學,教育方面的資源應該是澳大拉西亞所有城市中最豐厚的了。

這也是部分悉尼人不願意遷都的原因,如果遷都的話,國家大學和皇家軍事學院是不是也要跟著遷都?這是悉尼人最擔心的問題。

要不是阿瑟保證就算大學遷都了,也會保留目前的學校作為分校,恐怕悉尼人還是不願意遷都。

畢竟教育所代表的是對於一個城市的重視程度,還有這個城市的發展潛力,這是悉尼人最關心的問題。

當然,作為澳大拉西亞第二大城市的悉尼也不甘落後。

墨爾本皇家軍事學院,墨爾本市立大學,墨爾本醫療大學,墨爾本生物大學這四座大學,也代表了墨爾本的教育資源。

大城市聚集了諸多大學,這也代表著除了州省府之外的其他中小城市幾乎沒有大學存在。

這是澳大拉西亞目前要改變的一點,將包括高中在內的高等教育儘可能普及到中小城市,不僅能夠方便澳大拉西亞人接受教育的方式,同樣也能覆蓋更多的城市和人口。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