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機性的轟炸不僅干擾了這些城市的秩序,飛機上散發的大量傳單也干擾了這些德國人的思想。
哪怕是戰前對於戰爭再支援的德國人,此時也不由得從內心發出疑問,甚至開始質疑政府和軍方在這次戰爭中的決策。
因為此時的總參謀長是興登堡,因此興登堡承受了相當一部分壓力。
不過好在之前還有兩任參謀長小毛奇和法金漢,他們也承擔了相當一部分壓力。
只不過因為興登堡目前還活躍在德國政壇,因此他是承受壓力最大的。
因為這些協約國飛機的騷擾,再加上前線戰事的頻繁失利,讓以興登堡為首的軍政府的威望下降了一大截。
甚至有不少非容克貴族的軍方高層開始發難,表示正是因為總參謀部的瞎指揮,導致目前德國所面臨的困境。
這些人要求興登堡將權力還給德皇威廉二世,不要讓德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其實相較於比較極端的容克貴族和軍政府來說,威廉二世統治時期,德國政府還是多了一些理智的。
更重要的是,威廉二世可不是堅定的主戰派。以威廉二世為代表的利益團體,他們更像是均衡派。雖然希望戰爭獲勝,但他們也能接受戰爭的失利。
畢竟對於威廉二世來說,自己的皇位才是最重要的。像興登堡這樣直接架空威廉二世和政府的,才
是德國皇權和政府的最大威脅。
雖然軍方和民間已經有了一些聲音,但興登堡絕對不會理會這些人的疑問。
開什麼玩笑,興登堡好不容易才架空了威廉二世的權利,獲得了軍政府的實際統治權。
他根本不可能因為國內一些人的言論,就將自己的權利拱手還於威廉二世。
畢竟威廉二世被架空也是有怨言的,而作為導致這一切的罪魁禍首,興登堡絕對是威廉二世所記恨的人之一。
敢返還權利給威廉二世,興登堡就等著被威廉二世清算吧!
雖然看起來危機重重的是德國人,但協約國的消耗同樣也很巨大。
發動戰爭僅僅半個月,俄國人又再次向澳大拉西亞求援,請求購買更多的武器裝備。
如果是在以前,阿瑟還會想辦法拖一拖俄國人,為自己創造更大的收益。
但現在,阿瑟想都沒想,直接答應了俄國人的要求。沒辦法,就算澳大拉西亞不向俄國出售武器,後面還有個美國口水直流地盯著各國的軍火貿易。
如果澳大拉西亞拒絕這份訂單,美國人絕對會橫插一手,接手這份訂單。
與其讓美國人賺錢,還不如澳大拉西亞辛苦一下自己把這份錢賺了。
更何況,更加強大的俄國對於阿瑟來說也是一個好事,至少俄國的君主制應該能夠再維持一段時間。
阿瑟清楚的知道,俄國君主制的最大威脅,就是控制莫斯科的工人聯盟。
俄國臨時政府想要的其實是君主立憲制,這也是阿瑟能夠接受的。
畢竟君主立憲制也是君主制,一個有威望的君主還是能掌握一定的權力的,就比如之前的維多利亞女王。
甚至君主立憲制還是有希望轉變為君主專制的,一個有威望,深受民眾愛戴的君主就可以做到。
但如果轉變成工人聯盟所希望的共和制,想要再恢復君主制,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自己的頭上平白無故多一個凌駕於自己之上的國王,這個國王還會分走政府的一部分錢財,甚至還能趾高氣昂的命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