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來英國王室繼續和歷史一樣改變了自己的姓氏,阿瑟要不要承認呢?
阿瑟暗自搖了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澳大拉西亞國內並沒有勢力有權讓阿瑟改姓,阿瑟也沒有更改自己姓氏的想法。
反正喬治五世之後的英國王室,和阿瑟的關係也不是那麼親密,阿瑟完全也沒有必要跟著英國改名,反而丟了自己的臉。
讓肯特管家去通知海軍和安德魯部長之後,阿瑟返回了王宮的寢室,一臉歉意地和瑪麗王后做著告別。
本來上次巡遊之後,阿瑟就向瑪麗王后保證,至少兩年內不會頻繁離開王宮,來保障威廉和安娜都能夠隨時看到自己的父親。
沒想到這才不到半年的時間,阿瑟就不得不違約。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瑪麗王后對此很是理解,甚至還笑著安慰阿瑟,讓阿瑟放心,王宮有她和路易斯公主在,不會出任何問題。
當然,在出發之前,阿瑟還需要召開一場內閣會議,來佈置自己離開澳大拉西亞後政府的工作。
愛德華七世的去世,對於大英帝國這個老牌帝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麻煩。
雖然阿瑟對於愛德華七世沒有好感,但不得不承認,這個私生活不檢點的老男人,在處理政務方面確實有些能力。
雖然大英帝國目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列強,擁有世界第一的海軍和世界第三的工業。
但目前大英帝國的內部已經十分糟糕,內部不僅存在著階級矛盾,也存在著政治矛盾和黨派之爭。
目前,大英帝國的兩大黨派自由黨和保守黨是政治鬥爭的主要勢力。
自由黨的黨魁阿斯奎斯首相在大英帝國完成了諸多改革,獲得了不小的聲望,也讓自由黨目前穩居大英帝國的執政黨。
但問題是,支援改革的愛德華七世已經去世,自由黨能否繼續作為執政黨還得看喬治國王的意見。
也就是說,即將繼位的喬治國王,對於大英帝國未來政壇的走勢十分重要。
如果喬治國王選擇自由黨,那麼大英帝國的政治鬥爭可能延後或者暫時消除政治鬥爭的隱患。
但如果喬治國王選擇了和自由黨敵對的保守黨,那麼自由黨和保守黨之間的改革之爭就即將開始。
不過好訊息是,對於大英帝國這樣強大的國家來說,政黨之間的鬥爭對於國家的消耗並不是那麼巨大。
換句話來說,政黨之間的鬥爭的消耗,對於大英帝國來說也只是九牛一毛,並不會影響大英帝國的地位和力量。
但有個問題,這一切是在外國勢力不會參與的情況下。如果德國或者其他國家想要趁機搞點事情,或許會讓本來就有些混亂的英國政壇更加混亂。
不過這一切和阿瑟的關係並不大。澳大拉西亞目前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並不大,暫時也沒有國家對澳大拉西亞有想法。
畢竟在現在這種時間點對澳大拉西亞有想法,面對的可就是英國加德國加俄國的三大列強陣容。
往更深層次講,英國可以拉來法國,德國可以拉來奧匈帝國。這不就代表著如果對澳大拉西亞有所想法,面對的可能是英德法俄奧五大歐洲列強的共同譴責嗎?
對於當今世界來講,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抵得住這五個國家的聯合施壓,這也代表著澳大拉西亞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比較安全的,至少在其他的國家和勢力崛起之前。
阿瑟召來內閣會議,一是詢問內閣對於當今英國局勢和歐洲局勢的看法,二就是讓內閣做好充足的準備,防備有可能爆發的歐洲戰爭。
雖然歷史上的一戰要在幾年後才爆發,但阿瑟可不敢完全依靠歷史。
萬一某個國家腦子抽了,在這種時刻直接發動戰爭。正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歐洲大戰直接打響,到時候沒有準備的澳大拉西亞不就白白錯失許多利益了嗎?
阿瑟的第一個命令,是讓工業部隨時做好準備。如果歐洲各國有開打的趨勢,那麼各大工廠的生產就可以相應提高。
關於醫療,糧食,物資,裝置,武器,彈藥等等的戰略物資,到時候就可以大量的運送到歐洲來,換取更多的利益。
3000字第二更,求支援,求月票!
今天日萬,已更7200/10000。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