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進入四月,澳大拉西亞也迎來了南半球的深秋。
說實話,一開始阿瑟從英國前來澳大拉西亞,並沒有太適應澳大拉西亞南半球和北半球截然相反的季節。
當北半球6到8月處於夏季時,卻正好是南半球最寒冷的季節。
不過好訊息是,在英國人過夏天的時候阿瑟還能感受下雪的滋味,只不過不多就是了。
作為一國之主,阿瑟的生活是尊貴而奢華的,同樣也是枯燥而無聊的。
首先是國事太多,有很多政府不能決定的事情,需要請示阿瑟的意見。
其次就是國內進行的各種建設,以及許多比較重要的事物,阿瑟也都需要隔一段時間去視察一番。
阿瑟在民間的聲望和支援度是非常良好的,每年聖誕節也基本都會進行一次演講,透過報紙的方式傳遍全國各地。
除了這些之外,對於軍隊的視察,每週一次的內閣會議,以及各殖民地的彙報,王室財團各大企業的發展等等,這些都需要阿瑟隔一段時間就去了解。
畢竟一個對於自己手底下的軍隊,政府領地和自己的企業的發展狀況都不太瞭解的君主,又怎麼去管理和統籌一個大面積的國家呢?
時間進入五月,正當工業大臣皮埃爾在阿瑟的辦公室向阿瑟彙報目前利奧諾拉工業基地的建設情況時,肯特管家匆匆趕來,說到:“陛下!英國那邊有大訊息。”
皮埃爾部長很是識趣,連忙表示自己改天再來彙報,便匆匆離開。
見皮埃爾部長走後,肯特管家這才走了上來,說到:“陛下,根據英國王室給我們的訊息,愛德華國王在今天剛剛去世。”
阿瑟一下子站了起來,隨後又立馬坐下,神情恢復了自然,展露出一副嚴肅的樣子,詢問到:“訊息準確嗎?愛德華叔叔怎麼突然去世了?”
“是英國王室直接向我們發來的電報,訊息基本不會錯。至於愛德華國王去世的原因,目前英國王室並未透露。”肯特管家回答道。
“讓海軍準備艦隊,同時通知外交部長皮埃爾,立刻組建一支訪問團,明天就出發前往英國。”阿瑟不帶絲毫猶豫,立刻下命令。
哪怕和愛德華七世的關係並不好,但明面上,他們仍然還是關係良好的叔侄。
更何況阿瑟在英國民間的支援度挺高,這時候自然也不能做傻事來敗壞英國人的好感。
畢竟英國人的支援對於澳大拉西亞來說還是很重要的,憑藉阿瑟在英國人心中的地位,英國政府就不可能和澳大拉西亞敵對。
雖然在國家利益層面來說,這些都不重要。但是這些政客也不是傻子,誰也不會跳出來當出頭鳥,被英國民眾所敵視和怒罵。
目前愛德華七世去世的訊息應該只有部分比較強大的君主國家的王室知道,英國政府並未向外公佈。
這也是正常,畢竟任何一任君主權利的交接,都有可能對國家和社會產生動盪。
對於英國這樣擁有大量殖民地,本土還是由多個王國聯合起來的國家而言,國家的穩定和局勢的平靜是最重要的。
對於阿瑟來說,愛德華七世的去世不見得是一條壞訊息,但也不全是一條好訊息。
愛德華七世去世之後,也正式標誌著維多利亞時代的結束。這也代表著維多利亞女王殘存的威望已經越來越少,隨著時間的推移,阿瑟在英國民眾心中的地位也會逐漸下降,變得不是那麼重要。
更何況從英國下一任國王喬治五世開始,英國君主的權力就沒有那麼大,也壓制不了英國國內大大小小的正式團體和組織了。
就歷史而言,喬治五世確實沒有維多利亞女王和愛德華七世的手段,這也是為什麼在一戰中,為了讓王室的地位變得穩固,英國王室不得不放棄了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溫莎。
雖然這美其名曰為了順應民意,但堂堂一國國王,為了民意不得不更改自己的姓氏,不正代表著王室和君主的權力已經下降了嗎?
要是民眾十分擁戴英國王室,那麼仇恨應該是對德國的,而不是針對數百年前從德國前來英國,除了姓氏之外已經成了地地道道的英國人的王室。
要知道,更改姓氏不僅關乎著王室的尊嚴,同樣也關乎到一個家族的榮譽和歷史。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君主,喬治五世改變自己家族姓氏的行為,其實也象徵著英國王權和英國王室權力的衰弱。
如果一戰時期的君主是維多利亞女王,那麼英國國內絕對沒有讓王室改姓的。
可惜,像維多利亞女王這樣的偉大君主並不多,維多利亞時代最後的輝煌也即將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阿瑟同樣也出身於英國王室,還是英國王室的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