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75萬英鎊的賠款看似不多,但也相當於一艘超級無畏艦。哪怕只用來進行海軍的擴張,也足夠在這15年的時間裡,將澳大拉西亞的海軍打造成一支世界前三的頂級海軍。
而且這筆賠款對於目前的荷蘭來說也絕對不多。單單那三個島嶼的3000多萬土著,每年都能夠給荷蘭政府帶來數百萬英鎊的收入,還是極度保守的預估下。
如果拼命的壓榨這些土著,這些土著能夠發揮的價值會更高。
別的不說,荷蘭政府每年在荷屬東印度的收入絕對超過這筆賠款,哪怕償付賠款之後,他們也擁有大量的資金建設國內。
悉尼合約簽訂之後,所有的條款也被迅速執行。
根據荷蘭和澳大拉西亞政府的商議,澳大拉西亞軍隊將從3月1日開始正式撤軍,從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和爪哇島徹底撤離,將這三個大型島嶼交還給荷屬東印度殖民政府統治。
這份合約被公開之後,在澳大拉西亞國內引起了一片歡呼。
在阿瑟的大力培養之下,澳大拉西亞人對於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度還是很高的,國家領土的擴張對於所有澳大拉西亞人來說也都是一件好事。
更何況還有一筆5000多萬英鎊的賠款,澳大拉西亞人自豪地相信,阿瑟妥善的利用這一筆賠款,將澳大拉西亞建設得更加強大,讓所有澳大拉西亞人的生活變得更有保障。
從1916年3月開始,澳大拉西亞範圍內舉行了多次慶祝,來慶賀悉尼合約的簽訂。
澳大拉西亞可謂是一片歡呼的海洋,但上萬公里之遠的歐洲,此時的局勢可不是這麼美好。
凡爾登地區的戰事到月底重新緊張了起來。
德國人為了拖住法國人,儘量減少英法在索姆河地區發動戰役的人數,因此不得不繼續在凡爾登組織大規模進攻。
而英法為了讓德國人在凡爾登地區和東歐撤軍,同樣也是為了不讓法國損失這座重要的堡壘,堅定法國民眾抗擊德國的信念,同樣決定在凡爾登地區展開大規模戰役,打退德國人的進攻。
雖然英法和德國的出發點不一樣,但他們的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在凡爾登地區打出優勢,最好是打敗敵人或者打退敵人。
在雙方這樣的想法之下,德國在馬斯河的西岸再度展開猛烈進攻,試圖儘快奪取西岸的重要據點,讓這場戰役有所突破。
當然,也不只是在西岸進行進攻。德軍同樣對東岸展開了進攻,杜奧蒙,福格斯仍然是東岸進攻的主要目標。
在進入三月之後,德國軍隊迅速組織起了突擊部隊在東西岸進行突擊。
法國軍隊也進行了拼死抵抗,力求拖住德國人的進攻。
因為法國參謀部對防禦地區的兵力和火力都進行了加強,因此在短時間內,凡爾登各地區的防禦還是十分穩固的,這還能在不少的地區看到法國軍隊的反衝鋒,重新奪回不少被德國人佔領的陣地。
法德軍隊在凡爾登地區進行了十分漫長的拉鋸戰,任何一處陣地都是雙方軍隊用命爭奪的目標。
根據雙方軍隊的記錄,誇張的時候,陣地在一天之內要經過十多次爭奪,陣地上的旗幟被更換了十多遍,陣地上犧牲計程車兵更是多不勝數。
甚至某方士兵佔領陣地之後,剛剛插完旗幟想要部署防禦,被組織反攻的敵人重新打退,陣地又重新落回敵人的手中。
這樣的拉鋸戰在凡爾登地區的多個要塞和陣地上演,攻克一個陣地需要成百上千名士兵的犧牲,守住一個陣地同樣也需要很多士兵犧牲。
為了部分高地和炮臺,法國軍隊甚至在一天時間內付出了最多兩萬人的傷亡。
但兩萬人的傷亡相較於戰爭到現在的總傷亡人數來說並不多,但如果按照單日兩萬人的傷亡來計算的話,一年的傷亡就會高達七百多萬人,足以見得這一傷亡數字有多麼誇張。
今天一章,出門到十點多才回來,趕的稿子。明天兩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