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情況來看,獲得海峽殖民地的契機並不是現在,需要等到幾十年後的二戰。
但目前提前謀劃也是很有必要的,還能順便擴張澳大拉西亞的勢力範圍,堵住島國發展的資源通道。
要知道,島國是一個極其缺少資源的國家。這個國家的人口規模並不少,甚至遠遠超過部分列強國家。
但因為島國的國土面積並不大,再加上是由數量眾多的島嶼組成,因此礦產資源並不豐富。
無論是各種各樣的礦產資源還是目前已經越來越重要的石油,島國的絕大多數需求都是進口,並且是從東亞甚至是海外地區進口。
如果能夠掌控馬六甲海峽,等到島國和澳大拉西亞交惡,澳大拉西亞就能透過馬六甲海峽切斷島國和歐洲或者其他地區的資源貿易。
從東南亞到南極洲的海域將全部被澳大拉西亞控制,島國人想要和外界進行交流,只能透過更加遙遠的太平洋了。
這樣一來,不僅航線所需要的時間會大幅度增加,進口物資的成本也會跟著增加許多。
澳大拉西亞就能夠輕易實現阿瑟所計劃的,遏制敵人的發展。
雖然荷蘭人明白在荷屬東印度的大勢已去,這並不妨礙荷蘭人在和談中瘋狂砍價,企圖保留蘇拉威西島和爪哇海的島嶼。
但澳大拉西亞的野心不是一個小小的荷蘭就能夠阻止的,荷蘭軍隊在戰場上根本不能阻止澳大拉西亞的行動,在和談上就更加沒希望了。
和談僵持了三四天的時間,但澳大拉西亞的觀點很堅定,必須獲得要求的所有領土,倒是賠款可以從一億英鎊減少到七千萬英鎊。
眼見在領土方面已經沒有任何挽回損失的餘地,荷蘭兩位重要代表在互相對視一眼之後,只能十分肉疼地同意了澳大拉西亞方面的要求。
沒辦法,目前同意要求對荷蘭來說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同意要求的話,荷蘭至少還能保住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和爪哇島三塊大島,有爪哇島在,相當於荷蘭還擁有大半個荷屬東印度。
但如果不同意澳大拉西亞方面的要求,不僅其他土地還在澳大拉西亞的控制範圍內,就連這三塊比較重要的島嶼,目前也被澳大拉西亞人佔據了大半。
全沒和沒一半,荷蘭人就算再蠢,也知道該怎麼選擇。
當然,名義上荷蘭確實還控制著蘇拉威西島,加里曼丹島和爪哇島,但這三塊島嶼中間的爪哇海即將落入澳大拉西亞的控制。
這也代表著,荷蘭人在這三塊島嶼的統治將要仰仗澳大拉西亞人的臉色。
澳大拉西亞同意的話,荷蘭就是這一片殖民地的掌管者。如果澳大拉西亞不同意,甚至都不需要戰爭,只需要將這三塊島嶼分別封鎖,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將不戰而降。
土地方面談攏之後,在價格和具體的和談條約上,雙方又經過了長達半個月時間的拉扯。
最終,在1916年2月25日,澳大拉西亞和荷蘭正式簽訂了關於結束戰爭的和談。
因為和談條約是在悉尼簽訂的,這份條約也被荷蘭和澳大拉西亞公開宣稱為《悉尼條約》。
悉尼條約規定,荷蘭政府和荷屬東印度殖民地將除蘇拉威西島,加里曼丹島和爪哇島之外的所有島嶼割讓給澳大拉西亞,並且澳大拉西亞有權使用荷屬東印度的所有港口。
荷屬東印度殖民政府不得在其所管轄範圍內,進行任何反抗澳大拉西亞統治的宣傳,也不得做出危害澳大拉西亞統治的任何行為。
澳大拉西亞擁有所有荷屬東印度資源的優先購買權,澳大拉西亞在荷屬東印度的商品出口荷蘭也不得進行任何阻礙。
然後是資金方面,荷蘭總計向澳大拉西亞進行5625萬英鎊的賠款,分十五年付清,每年賠付375萬英鎊。
一旦發生延期情況,每日利息為延期賠款的1%。
這也代表著,哪怕只延期了一年的賠款,每天的利息就高達3.75萬英鎊,積少成多也絕對不是一筆小數字。